生死关头,唯有医生。现实中,不少医生在院外救人获赞,挽救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济宁市泗水县中医院院长孙庆才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参加儿子同学的婚礼,“五一”假期时,孙庆才和家人坐车来到了安徽明光。5月1日9点左右,他们的回程车途经池河大道与车站路路口时,发现前方车辆绿灯后仍不通行,数名交警在维持秩序。
孙庆才跳下车跑了过去。“我是医生,让一让,我看一下。”孙庆才走上前,只见车的驾驶座上,一男子面色发青,口唇发紫,呼之不应,触颈动脉已无搏动。交警已经将椅背放下,因为不清楚状况不敢乱动。孙庆才俯身将耳朵贴在患者胸口,发现心音消失,多年从医的经验告诉他,可能是心源性猝死!
“有无癫痫史?年龄?有无感冒?药物过敏……”没有多想,他立刻在车内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快速进行胸外按压,并向正失声痛哭的病人妻子询问病人病史。经过简单询问后,他作出初步判断,该男子是心源性猝死。
由于车内空间狭小,做胸外按压姿势非常别扭,比较难用上力,他只能用腿抵在车门底框,给予病人有效的胸外按压。
“按压多长时间我真是没印象了,当时脑子真是一片空白,就想着抢时间。”孙庆才回忆,当时真是什么都没想,直到病人发出了一声叹气式的呼气,自己才缓过神儿来。“别看虽然只出现了一次呼吸,但这说明病人的脑部供血情况得到改善了。”
不到10分钟,明光市中医院120救护车疾驰而来,孙庆才和执勤民警协同将病人移至救护车上。孙庆才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此时,他的衣服都湿透了,体力已经透支,在路边撑了好一会儿才回到车里。交警连声向他道谢,想要留下联系方式,被他婉拒了。
“作为一名医生,遇到这样的情况,没什么可犹豫的,救命是第一位的,也没想太多。”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孙庆才说,“能帮就帮,救死扶伤就是本能,看到病人不救,我一辈子良心都不得安宁。”
在医院,黄永的抢救整整持续了50多分钟,其间心脏数次停跳,进行了5次电击后终于有了微弱的心跳。经过持续24小时的精心治疗,黄永终于被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了。2日,黄永意识恢复,但还不能说话,被转到上级医院继续治疗。4日,黄永慢慢恢复了,并能坐立和开口说话,精神也越来越好了。
“医生跟我们说,猝死病人绝大部分是死于心源性心脏病,遗憾的是,第一目击者往往只会拨打120,能够为患者及时做心肺复苏的极少。我之所以能恢复得如此之快,这和发病3~5分钟黄金抢救期的及时施救有很大关系。”黄永说,一家人对这位神秘的山东医生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可当时匆匆忙忙,并未留下联系方式,只知道是山东的车牌,都还没机会亲口道谢。于是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决心要找到这位救命恩人。
后来,黄永所在公司了解情况后,向交警部门和热心网友寻找线索。当地媒体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采访了病人家属和执勤民警,并刊发了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得知这位救命恩人是孙庆才。
“恩人,终于找到你了。”手机视频中,黄永声音哽咽,这是他清醒后第一次“见到”孙庆才。因为身体原因,他还不能出院。得知恩人消息后,黄永家人6日从安徽驱车400公里赶到济宁泗水,送上锦旗,亲口道声感谢。
救人是医生的日常,或许只是一件出于本能的事,对患者而言却是无价的。
此事也提醒我们: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术,提高培训质量。这不仅能最大程度的挽救生命,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也是对公民公益素养的培育。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