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化疗新方式 纳米颗粒毒性小
2017-10-13
627

膀胱癌是全球第七大恶性肿瘤,影响约130万人。大约70%的患者被诊断为非肌肉浸润阶段。这种膀胱癌被认为存在于器官内膜上,并没有侵入更深层进入膀胱组织。近日,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为膀胱癌早期患者化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通过研究小鼠和大鼠,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方法,成功使纳米尺寸的铂类化疗药物治疗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他们介绍说,这些微小的药物输注颗粒提供了一种毒性较小的临床替代物,无论是静脉滴注还是通过插入膀胱的导管递送。

Brady泌尿研究所和Johns Hopkins大学纳米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生物相容性材料(如聚天冬氨酸)的纳米颗粒进行了改造,并将其与化疗药物顺铂的分子进行了协调。顺铂被认为是膀胱癌的一线治疗,能通过器官内膜扩散到肌肉组织。

在一系列小鼠和大鼠膀胱癌模型的试验中,科学家发现纳米颗粒通过导管直接注射于膀胱时,可以减少癌细胞的增殖,而不用浸入血液中引起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全身的影响。

研究的主要作者、Johns Hopkins医院的泌尿科主任医师Max Kates博士说,我们对这些结果感到非常兴奋。我们一直很有兴趣开发膀胱癌的新疗法,以便患有早期疾病但对一线治疗无效的患者保留膀胱。一线治疗由药物卡介苗组成。如果失败,这样的患者通常需要手术切除膀胱。

既往研究发现,通过插入膀胱的导管给予非纳米级状态的顺铂毒性太大,会通过膀胱浸入血液。由于急性肾损伤等潜在副作用,静脉注射形式的顺铂尚未被考虑用于患有早期疾病的患者。

对于目前的研究,Johns Hopkins大学的科学家Abhijit Date博士和Laura Ensign博士领导了纳米化疗颗粒的设计,以增加膀胱对药物的吸收而不会被尿液稀释,保持在膀胱内更好地攻击肿瘤。科学家首先将药物纳米颗粒或常规顺铂递送给小鼠,发现与常规药物相比,纳米颗粒在注射后4小时被膀胱吸收的速度≥20倍,且全身吸收率少2~3倍。

接下来,研究人员通过导管将药物纳米颗粒或常规顺铂注射到小鼠的膀胱,一周一次,持续三周,然后研究血液和膀胱组织样品。在用常规治疗的动物血液中的检测到铂含量,但在那些用纳米药物治疗的小鼠中却没有。

最后,他们给膀胱癌大鼠注射了两种药物。治疗后1小时,与顺铂治疗的大鼠相比,纳米颗粒将膀胱中药物浓度提高了6倍,且在在4小时后,药物浓度保持10倍以上。在治疗后16周,虽然药物纳米颗粒治疗组有转为高分级肿瘤的迹象,而在使用典型顺铂治疗的大鼠中至少有20%、无治疗组中50%有明显的高分级肿瘤证据。

研究高级作者、Brady泌尿研究所的泌尿肿瘤主任Trinity J. Bivalacqua博士说,这项研究表明膀胱内铂药物递送的显著改善,我们认为它非常适用于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经进一步分析,我们希望启动早期临床试验,以评估该治疗对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环球医学编辑:石 岩)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