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HIV找到了合适的动物模型
2017-11-23
381

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HIV)病毒感染者发现,到现在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近几年来,科学家在研究HIV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想要治疗HIV还任重而道远。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课题组用HIV-1病毒标准株HIV-1NL4.3感染北平顶猴,首次创建了HIV-1感染北平顶猴艾滋病模型。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

长期以来,缺乏直接感染HIV的合适动物模型是制约艾滋病研究取得突破的瓶颈之一。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艾滋病动物模型为SIV或SHIV感染灵长类动物替代模型,但SIV及SHIV病毒与HIV-1基因同源性差异较大,不能真实模拟临床上HIV-1感染后免疫反应情况,药物和疫苗评价与临床效果的一致性也较差。可见,建立直接感染HIV-1的灵长类艾滋病动物模型,对艾滋病发病机制研究、药物和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郑永唐团队利用HIV-1病毒标准株HIV-1NL4.3感染北平顶猴,成功创建了HIV-1感染北平顶猴艾滋病模型。研究发现,血浆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的第2周达到峰值,8周后逐渐下降至检测线以下,CD4+T细胞呈稳定性波动。在随后的3年多研究时间内,多项实验结果表明,HIV-1可在北平顶猴体内呈低水平持续性复制和形成潜伏感染,表明HIV-1感染北平顶猴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潜伏感染动物模型。

HIV的独到之处在于,它不像其它病原菌,它主要攻击目标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当免疫系统受损时,便无法像感染其他病原菌一样产生足够的有效抗体。

今年7月,一个新研制的疫苗在人体内引起了免疫反应,引发广泛关注。但这并不等于可以有效对抗艾滋病毒、预防艾滋病。不过可喜的是,这些疫苗可以对艾滋病病毒产生免疫反应,也可以降低感染HIV的风险。

随着科学家在艾滋病治疗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我们相信,尽管在治疗艾滋病这条道路上仍旧任重而道远,但是黎明终将到来,HIV有一天不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

(环球医学编辑:徐钰琦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