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挂专家号却见不到专家 什么情况?
2017-12-12
1378

尽管专家号比普通号贵得多,并且有的三甲医院知名专家号甚至要几百元,但这些专家号仍处于“一号难求”的状态。“花更多钱就应该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这是老百姓的普遍想法,然而,近日却有很多患者表示他们挂的专家号让他们稀里糊涂地做了“小白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专家无踪影 患者等得急

郭女士近日慕名到东北一家三甲医院找一位知名专家看病。早早挂了号,郭女士就来到医生出诊室外等候。可到了上班时间,只有几个学生模样的人在门口“接待”,并未见到让她慕名前来的名医。原来这位名医正忙着开会,要10点多才能来。学生“接待者”询问过患者多大年龄、有何症状后,便让患者在一旁等待。大约两个小时后,这位名医才来。郭女士挂的号靠前,当天上午就看上了,而靠后的患者只能往后推了。

而专家通常一周才出一两次门诊,不少患者从外地来,如果再等一周,就要增加不少食宿费用。一些患者说,在病情没有明确时,患者、家属都很担心,而且一般需要排很久才能挂到号,如果又遇到医生不按时来,心情焦虑可想而知。而一位医务人员也介绍,此前就有因为医生迟到而发生医患冲突的情况。

其实郭女士还是幸运的,毕竟给她看病的还是专家本人,但几位曾在北京、哈尔滨等地就医的患者表示,除有过医生不按时出诊、学生代为查房的经历外,更严重的是医生压根不出现,直接安排他们指导的学生代替,这让他们心中极为不快。

变医学“教具” 患者很尴尬

很多患者表示,看越有名气的医生,尴尬的情况就越多。患者一入诊室,常常被几名白大褂围住,在听诊看舌……一番折腾后,主治医生才闪亮登场。然而,他们往往不是向患者讲解病情,而是先给医学生“上课”。虽然医学生参与临床实践是他们成为医者的必修课,但被当作“教具”的患者却很尴尬。

一些接受实习医生诊治的患者还会担心治疗效果。一个医学专业学生说,如果向患者说明自己以“实习身份”协助,即使指导医师在场,也难免招来“你行么”的质疑与拒绝。但这并不能成为患者被默许同意当“小白鼠”的理由。

以上两种情况临床中时有发生,在患者愤愤不平和尴尬的同时,医生其实也感到很无奈。一些医生无法按时出诊,实在是肩上的负担太重。东北一家三甲医院普通医生的“工作清单”包括日均门诊量近百人、负责住院患者10多人、每学期还要担任20~40学时的教学任务。

很多突发状况也可能使医生不能按时初诊。一位陈医生说,医院技能考核出题出于保密,经常当天通知。“有一次早上不到7点告诉我,只能临时通知停发当日出诊号。对那些外地前来的患者,真的是很抱歉。”

名医专家也同样需要减负。一些专家建议,承担教学任务的医院需平衡好身兼教学、临床、科研等多职责医务人员的工作安排,提前预留弹性时间,避免专家不能按时出诊的情况。

如果说不按时出诊,很多时候是客观原因,但不及时告诉患者“带教实习”,就有不少主观原因。委托给其他医生甚至是实习医生代管,一方面显示出医生们对于患者的知情权不够尊重,一方面也暴露出医院管理失序,执行规定不严格等问题。

要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就要有完善的监督体系,避免“有章不循”。一些患者认为,医院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官网等,及时更新专家出诊变化时间表。对于那些“爽约”医生、不能保证患者知情权的医生,要按有关工作规章问责。如果临床中遇到个别专家临时有事,应团队其他人接诊,并根据看病医生职称收取相应费用。

南开大学教授吴帆说,师带徒应“带领”而非“代替”,这样患者、医生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才能被尊重和保护。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曲文勇也表示,如果提前沟通好,患者不一定会反对医生在现场指导学生,但要是稀里糊涂地被当成“小白鼠”,患者可能就不愿意了。

另外,也有专家建议,在医生、医学生、试用期医学的服饰上应设置明显标志,让患者一眼就能看出来。在病房内张贴必要的“带教实习”内容,明确哪些操作可以由学生做。

在医疗服务中,医生专家们应该给予患者更多尊重,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和诊疗权,为构建和谐有爱的就医环境努力。

(环球医学编辑:石 岩)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