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网站曾报道过多起“手术台上加价”事件,这些事件基本“套路”相同。如今,“套路”升级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岁的女学生姜萌(化名)的经历。
姜萌是大连开发区某学校的学生。1月6日,她因痛经、私处发痒,到当地一家医院进行检查。姜萌去医院检查是保险起见,因为平时她例假比较正常,只有上次感觉肚子疼,而且她很注重个人卫生。
姜萌介绍,医生经过检查,告诉她患有宫颈糜烂和盆腔积液。“这名王姓女医生说,宫颈有触碰出血的问题,挺严重了,必须得马上手术治疗。”姜萌觉得,这毕竟是个手术,还得跟家里商量后再做定夺,但另一名医生表示,如果回家再耽搁一晚上,感染严重了可能有不育的风险。
你说吓人不吓人?!姜萌赶紧给家里打了电话,家长立刻同意让姜萌交钱做手术。姜萌回忆,当时她是躺在手术台上的,手术刚开始不久,医生突然对她说,在靠近宫颈的位置发现了囊肿,不如就一起做了。
姜萌觉得蹊跷,为何术前没有检查出来囊肿呢?医生解释说,手术室里的设备更精密,然后又劝了几句,最后姜萌还是同意了。治疗囊肿需要1860元,可姜萌微信钱包里只有600元。最后,姜萌在手术室里,扫描医生拿出来的二维码支付了600元,并约定术后再补交1260元。
走出手术室后,姜萌补交了1260元,然后回家了。路上,她越想越不对劲,哪有医生兜里揣着二维码做手术的?姜萌注意到,印有二维码的纸张陈旧,“明显有反复使用的折痕”。按此说来,她已经不是首位在手术台上采用移动支付的患者了。
术后,对病情不放心的姜萌来到市内某三甲医院的妇科进行检查。姜萌提供了开发区那家医院的报告单。医生告诉姜萌,能看出来她接受过leep刀手术治疗,但糜烂程度并不严重。现在已经没有“宫颈糜烂”这种提法了,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程度的“宫颈糜烂”不算是病。早在2008年,我国妇科教材就已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个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此外,医生也觉得奇怪,既然查出患者宫颈有问题,为何没有做HPV和TCT检查呢?更让姜萌难以释怀的是,阴道镜影像的四张图片中,前三张几乎是一样的,就好像复制粘贴一样……
1月10日,事发医院的负责人表示,姜萌把事情反映给有关部门后,工作人员已赶到医院调查。负责人说,女孩的说法与事实有出入,但涉及到具体问题,医院方面也正在调查了解中。
对于医生兜里为何揣着二维码,负责人表示这是为了方便快捷支付,手术台上有很多不可测的事情,总不能让患者自己跑上跑下的嘛!他说手术室里拿着二维码收款的女子的确是医生身份。
您熟悉这样的“套路”吗?没病说有病,小病说成急病、大病,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隔行如隔山,患者不懂医,医生就拿取消了10年的“宫颈糜烂”这一说法“忽悠”,让患者做手术以便趁机敛财。医生简直把患者当成了一捆送上门来的钞票。
“术中加价”的乱象大多发生在民营医院,先是以低价诱人,然后在术中狮子大开口。虽然每一次曝光之后,都会引起民愤,得到严肃处理,但总是反复发生,似乎没有消停的一天。这次,“术中扫二维码付款”简直把套路升级到了新高度。
“术中加价”的影响极坏,应该对其“零容忍”。这需要法律发力,也需要职能部门发力,让当事医生和医院付出沉重的代价。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