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勾勒2020年医疗愿景:医疗全民化和终身化
2013-09-12
550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于上月底宣布,新加坡将对目前的公共医疗政策进行改革。

李显龙为新加坡人勾勒了2020年医疗愿景:让所有新加坡人在需要医疗保健时,都能享受到优质和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并都能负担得起。

李显龙的这项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计划将其中一个侧重于大病医疗的公共保险推向全民化和终身化,同时,政府决定为那些收入较低的贫困人群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以确保他们看病无忧。尽管新加坡总人口不过500余万,但其全民医疗体系的构建和运作值得关注。

为实现这一2020年公共医疗的远期目标,新加坡政府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包括构建能够将医疗护理一体化的区域医疗系统、扩充医疗基础设施、增加并保留医护专业人员,改善融资架构,以维持医疗保健系统等。

这需要李显龙政府在医疗目标、社会成本以及患者自身支付能力三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可以持续下去的平衡点。

医保模式

新加坡是依靠政府补贴和强制个人保险来实现全民医保的典型国家。政府津贴、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以及一个托底的国家保险基金,共同构建了新加坡的医疗保障网络。

新加坡目前的医疗服务体系的等级分明。其医疗服务分为“初级”、“次级及三级”和“延续及长期护理”三级体系。其中,初级医疗,全国有18个综合诊所,占到了全国的20%,剩下的80%为私人诊所;次级及三级医院,包括全国8家重组医院及6所专科医疗中心,占到了80%的比例,剩下的20%由16家私人医院组成;延续及长期护理的医疗机构,有30%是私营机构,其余的70%则是由志愿和福利团体组成。

新加坡政府按照“门诊”和“住院”两种类型来为病人提供财政补贴。其中,就门诊看病而言,政府为成年人花销的50%进行补贴,对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人,政府补贴75%。而对于住院患者,则根据病房条件,由政府提供不同幅度的补贴。其中,最为普通的病房为C级,政府补贴最多,达65%~80%。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来选择承担得起的病房等级。

李显龙政府认为,完全依靠政府补贴,不仅不能保证财政支出,也不能促进整个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因此,新加坡设置了一个强制性的“个人保健储蓄计划”,以此来负担医疗成本。虽然,同样是协助患者应付住院及高昂的门诊做出储蓄安排,但与中国现行的医保政策不同,新加坡个人保健储蓄计划不仅用于个人,还可以用于其家属至亲。个人7%~9.5%的工资会被存入保健储蓄账户,当个人的保健储蓄资金超过储蓄上限,可以纳入退休储蓄。

为了应对更为棘手和昂贵的重大疾病,新加坡建立了“健保双全计划”。这项计划是应付庞大“灾难性”医疗账单的医疗保险,也可以自由选择额外附加保险。该保险可以自由参与和退出,涵盖住院费用和昂贵的门诊治疗,如透析、放疗和化疗等。

新加坡政府还为最底层贫穷人口提供托底服务,主要工具是一个规模达30亿新元的政府性医保基金,以确保消除新加坡公民因为承担不起医疗费而得不到基本医疗的情况。

随着李显龙宣布新的改革计划和新加坡2020年远期医疗目标的提出,新加坡现有的医疗体系和政策都需要做出改变。新加坡不断凸显的老龄化进程,于政府财政以及医疗资源本身而言,都是一个不断加重的负担。为了腾出更多的医院资源,新加坡政府希望将慢性疾病的诊治负担转移至社区诊所。

新加坡卫生部公共卫生总司长王睦贵表示,把慢性疾病转移出去,是为了减轻负担,但政府已经承诺,未来要承担更多的医疗费用。因此,“这不是政府在‘甩包袱’,而是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手段,确保最优化地使用医院的资源。”

此前,新加坡只为政府所有的20%的公立诊所提供补贴,但现在新加坡政府已经推出一个“社区保健援助计划”。这一计划下,即使去一些私立的社区诊所看病,也一样能够获得一部分的政府补贴。

“我们每年的医疗保健预算是40亿新元。绝大部分用在政府的补贴,大概是20亿新元~30亿新元。目前,政府还没有明确新的计划规模,但政府会满足支出。” 王睦贵称。

改善融资架构

新加坡中央医院是新加坡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公立医院,但运作的方式的却是私营化的。院长是首席执行官,同时还有专门的首席财务官;没有股东,但却拥有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大都由一些退休银行家以及一些非营利性机构的人员构成;可以营利,但同时也是一家政府提供补贴的医院。

新加坡中央医院首席执行官洪聪来说:“新加坡中央医院最低级C级别的病床有88张,是政府提供补贴的,按照病人和手术的不同来进行补贴。但同时,政府也允许通过一些高级病房和服务进行营利。我们有非常现代化的管理团队和管理方法,与外界的公司运作和公司管理几乎是一模一样。”

这需要政府对医院开支的有效监管,洪聪来说:“政府会经常查我们的境况,手术的情况、就诊人数和案例等等,政府都有规定。政府部门还会核查是否动用了政府基金,是否真有这个病人。”

新加坡中央医院需要一个专业的财务团队来控制收支平衡,政府部门更需要有效的控制。既要防止这些医院的医疗价格过高,因为这不仅会遭致患者的抱怨,也会推高政府的补贴资金负担;同时,也要防止医院为了营利而占用过多的公共医疗资源。

这是新加坡希望借助市场力量来推动国民医疗服务提升的手段之一。新加坡医疗体系目前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政府基于税收的财政补贴、强制医疗储蓄、保险计划以及为有需要者设立的保险基金。但为实现2020年的远期目标,新加坡政府希望能够改善融资架构,以维持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系统。

目前,为贫困人群提供医疗费用的医保基金就是由政府出资,交给专门团队来打理的。1993年4月,新加坡政府刚刚设立这个基金时,规模只有2亿新元,到了2013年已达到30亿新元,一年能够产生约1亿新元的利息。按照新加坡卫生部的计算,这已经基本可以支付特定群体的看病支出。而这个基金的规模还在不断增长,政府也承诺如果财政有盈余,还会不断增加投入,提前为老龄化的到来做准备。

构建全民安全网

新加坡的医疗改革不仅体现在保证体系建设和医院方面,在社会保健、传染病防治和食品安全领域,新加坡政府也有所打算。

新加坡保健促进局局长徐永刚所负责的新加坡保健促进局,需要和社区诊所或医院合作,对易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体进行大量筛查,并确保被筛查出之后,确保有医院和医生跟进。政府承诺会为筛查提供部分资金补贴。如果需要住院,保健促进局还需要与医院协商,给这些人使用的是平价药,而不是高价药。

传染病的防治也得到了新加坡财政的支持。按照计划,在四年到五年之内,新加坡将会有一个新的传染病医院建立。未来,一旦有新的传染病爆发,这个新建立的传染病医院将是全新加坡应对传染病的反应中心。

徐永刚说:“如果一个慢性病患者在社区诊所没办法控制病情而进到医院的话,成本会有10倍以上的增加。类似这样的衔接和工作,全球普遍还在尝试当中。但如果现在我们不去清理的话,未来对国家而言,成本负担是会非常大的。”

“我们做的事情,需要在20年到30年之后才能看到效果。一个人如果活得很久,可身体很不健康,就会活得很昂贵,不仅会增加政府负担,也会增加个人和家庭的负担。” 徐永刚说。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http://www.cn-healthcare.com/guoji/focus/2013-09-10/content_430058.html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