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液不开药”是对患者负责?
2018-02-05
510

曾经当万千医生将“能输液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吃药”作为行业宝典的时候,医疗界仍有少数清流,一直坚持着“少用药、合理用药,避免过度医疗”的原则。

武汉协和医院就有这样一位“清流”医生,他叫陶晓南,是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陶医生坐诊22年来一直坚持少用药、合理用药,尤其拒绝“滥输液”。他不仅帮助患者治疗身体上的病痛,还用自信的医术帮助患者“守住腰包”。现在,只要陶医生坐诊,不大的诊室总是被来自各地的患者挤得满满当当。

孙奶奶今年71岁,2012年的时候,因为重感冒结识了陶晓南医生,后来又在肺部发现了结节,现在每隔一阵子都会来复查一次。在过去的5年里,陶晓南医生也就给她开过一次药。

这次因为身体不适,孙奶奶又找到陶医生:“这个要不要吃药啊?”“这个不用管它”,陶晓南解释说:“这是生理性的肺气肿,老年性的肺气肿。”这样的医患对话在陶晓南的诊室里经常发生。孙奶奶说:“你有什么情况,他都会实情实话告诉你,不滥用药。(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给你开药。”

因为不滥开药、不滥输液,陶晓南的处方大部分保持在几十元到一两百元之间,很少有几百元以上的处方。2017年度,陶晓南门诊的患者医疗费用为人均190元,其中,花在药品费用上为40.5元,最低的一笔药品费用为0.65元。自2015年以来,陶晓南仅在2017年3月8日开出过1例门诊输液处方。而这张打破“零记录”的处方单,却是“破例为之”。

据陶晓南回忆,当天一名男性患者在门诊时提出要输液。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判断其可能为支气管炎,肺部有轻微感染。陶晓南经过仔细问诊和检查,发现这个病人他确实是肺部感染,之前已经打过一两针了,在符合医疗原则的情况下,陶晓南就帮他补了两针。但在后续的治疗中,陶晓南还是选择了让这名病人用口服抗生素。

对此,陶晓南表示:“从静脉(注射)的角度上来讲,药物直接就输到血液里头去了。所以,相对来讲产生的副作用要大一些,要多一些,身体的反应也会强烈一些。”

口服用药比静脉注射产生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反应时间也较长。如果确实出现需要静脉注射的情况,他建议住院治疗。因为静脉注射有一些药物出现反应是一种迟发性的,而这种迟发性的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这也是输液导致猝死案例时有发生的原因。

陶晓南也一直奉行“能不吃药就不吃药”的原则,他表示,普通的感冒,扛两天可能就好了。没有必要不停往医院跑,要求医生去打针啊,去用抗生素。而且,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医疗输液的时候,许多医生很难熟练掌握抗生素等药品的用药方式。一看咳嗽的病人,来了就给他用药,用一些抗生素,包括打针,造成了病人也有了这样的印象。

当然,不是说为了避免一些事故,也不是因为有的医生技术不足,没有正确处理抗生素使用中的问题而放弃输液,实际上在不滥用药物的基础上治疗患者的疾病才是对医生医术和责任心的更高要求。

现在,陶晓南每次会提前半小时开门诊,为的就是让每一位病人都有足够的沟通时间,合理诊断诊疗,而不是用输液、开药“打发”患者。在提倡遏制过度医疗的今天,相信如陶医生一般的“清流”医生会越来越多,真正做到对患者负责,不仅看病更看“人”。

(环球医学编辑:石 岩)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