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医院“变小” 让医生的世界变大了?
2018-02-11
350

在2016年11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同时发布两份文件,在职医生可自由执业、可开办诊所,此举开放幅度之大,震动了整个医疗圈。这对全国270万医务人员来讲,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在政策下发之后,许多医生都纷纷加入了自由执业大潮中,这其中不乏做的风生水起的,但也不乏做的不尽如人意的。那医生们该如何把握好这个机遇,在这个浪潮中杀出重围呢?

张强应该是医疗界年少成名的典型,而这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张强敢放弃铁饭碗和数十万元的年收入,勇敢地“试水”医生自由执业,并最终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张强无疑是最早跳出体制内的一批医生之一。2012年,做了十几年科室主任的张强发微博宣布彻底离开公立医院,投入到了医生自由职业的行列当中。

对此,不得不说,早在2009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原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然而,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却未有明显进展,敢于完全抛弃体制的医生也并非人人都有好运。

张强谈起当初离开的理由却很简单:“希望给病人好好看病”。如今,张强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医生集团。而他自己,已经从一名纯粹的医生,演变成了“一半是医生,一半是企业家”的角色。一脚踏出医院,回头一看,张强觉得医院变小了,因为身后的世界更大了。

然而,时至今日能像他一样“解放自我”的医生仍是少数。那想要在体制外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哪些东西对医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对此,张强表示,最大的变化在于经营理念,“以前在医院是科室主任,所有人都要听你的,没有什么交流。出来以后就是‘生存之战’,是契约关系,要跟人打交道,学会和病人交流。”

因此,如何服务病人成了医术之外要学习的重要一课。相比大医院的人满为患,私立医疗机构在“获客”方面往往通过口碑和医生品牌,这就需要通过良好的服务提升价值。

张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他的诊所中,每位医生的平均问诊时间至少是20分钟,还有专家助理负责跟病人沟通细节,医生、病人和专家助理还会组成一个微信群,方便跟踪手术效果和随时交流。

此外,对于跳出体制的医生,市场意识则成了最需要弥补的课程。

某工作室联合创始人陈罡认为,“大多数医生认为医术是最重要的,但是市场意识、合作意识比较差,这对于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出来的医生是致命的,也是医生自由执业最大的障碍。”

对此,上海某外资医院分院院长张澄宇总结道,医生跳出体制外,第一要技术过硬,第二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第三要有市场意识,要学会打造自己、经营自己。

那自由执业,对医生而言有哪些好处呢?第一,医生的管制少了,医患矛盾也有可能随之缓解,而在医患矛盾加剧的当今,良好的医患关系无疑是医生们在医疗行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可改善医生收入,从而杜绝灰色收入,使医生能够更加阳光的开展自己的医疗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医生参与市场竞争了,医术势必也会相应的提高,俗话说的好“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开展医疗服务,过硬的技术是首位,在激烈的竞争之下,自己想不进步都难。

但不得不承认,在政策全力支持的当下,医生自由职业的真正浪潮仍未兴起。而医生自由执业之所以迟迟不能被医生们广泛所接受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不乏有医生们的体制思维很难转变的原因;部分医院在这一浪潮下对医护人员的限制;以及当前自由职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等等,让医生们望而却步。

但不管怎样,选择留在体制是医生的权利,选择离开体制拥有广阔的执业天地也是他们的权利。

并且,不管何种方式,我们希望医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环球医学编辑:王立群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