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重病患者,作为患者的家属相信许多人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救治,并且会倾尽所有,不放弃任何一线让亲人活下来的机会。或许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才能心安吧!但重要的是在极力救治的过程中,他们忽略了亲人所经历的痛苦,只注重了结局。这种爱对亲人来说真的好吗?那么在面对死亡问题上,比常人更为理智的医生又是如何抉择的呢?
近年来,为了了解并提高中国人民的幸福感,中国各大城市陆续发布幸福指数。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发布似乎都忽略了“死亡质量”也是幸福指数的核心指标。
据悉,经济学人智库对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后,发布了《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报告:英国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排名第71。
何谓死亡质量?就是指病患的最后生活质量。那英国为什么会居全球第一?中国为什么会排71名呢?
一、英国排名高:缓和治疗
据悉,当面对不可逆转、药食无效的绝症时,英国医生一般建议和采取的是缓和治疗。并且英国建立了不少缓和医疗机构或病房,当患者所罹患的疾病已经无法治愈时,缓和医疗的人性化照顾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基本人权。这时,医生除了“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症状的办法”外,还会向患者家属提出多项建议和要求:例如,要多抽时间陪病人度过最后时刻;要让病人说出希望在什么地方离世……
例如,肝癌晚期老太太维多利亚问:“我可以去旅游吗?”医生亨利回答:“当然可以啊!”于是维多利亚便去了向往已久的地方。
二、中国排名低:不足或过度治疗
一是治疗不足,“生病了缺钱就医,只有苦苦等死。”;二是过度治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接受创伤性治疗。尤其是后者,最让人遭罪。
据了解,北京军区总医院原肿瘤科主任刘端祺,从医40年至少经手了2000例死亡病例。
但他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这样的请求:“钱不要紧,你一定要把人救回来。”“哪怕有1%的希望,您也要用100%的努力。”他点着头,但心里却在感叹:“这样的抢救其实有什么意义呢!”
此外,在那些癌症病人的最后时刻,刘端祺经常听到各种抱怨:“我只有初中文化,现在才琢磨过来,原来这说明书上的有效率不是治愈率。为治病卖了房,现在还是住原来的房子,可房主不是我了,每月都给人家交房租……”;还有病人说:“就像电视剧,每一集演完,都告诉我们,不要走开,下一集更精彩。但直到最后一集我们才知道,尽管主角很想活,但还是死了。”
并且数据显示,中国人一生75%的医疗费用,花在了最后的无效治疗上。有时,刘端祺会直接对癌症晚期病人说:“买张船票去全球旅行吧。”结果病人家属投诉他。没多久,病人卖了房来住院了。又没多久,病床换上新床单,人离世了。
据了解,整个医院,刘端祺最不愿去的就是ICU,尽管那里陈设着最先进的设备。“在那里,我分不清‘那是人,还是实验动物’。”花那么多钱、受那么多罪,难道就是为了插满管子死在ICU病房吗?
这样一比较,英国死亡质量高而我国低的原因似乎就显而易见了。
此外,我们都知道,医生们应该是,最明白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会经历怎样痛苦的一批人,同样也是心里最清楚哪些治疗有意义,哪些治疗是只能缓解一时却无法改变最后结局的一批人。因此,他们患癌后的选择,似乎更能说明癌症患者在面对死亡时应做出什么样的抉择。
那医生患癌时,到底会选择如何面对呢?
众所周知,美国是癌症治疗水平最高的国家,但当美国医生自己面对癌症侵袭时,他们又是如何面对和选择的呢?
据悉,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穆尤睿曾发表过一篇有关“医生选择如何离开人间?”的文章,并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文章中这样写道:“几年前,我的导师查理,经手术探查证实患了胰腺癌。负责给他做手术的医生是美国顶级专家,但查理却丝毫不为之所动。他第二天就出院了,再没迈进医院一步。他用最少的药物和治疗来控制病情,然后将精力放在了享受最后的时光上,余下的日子过得非常快乐。”
此外,穆尤睿发现,其实不只是查理,很多美国医生遭遇绝症后都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医生们不遗余力地挽救病人的生命,可是当医生自己身患绝症时,他们选择的不是最昂贵的药和最先进的手术,而是选择了最少的治疗。”
因此,医生们在人生最后关头,集体选择了生活品质!
并且,当一个人失去意识后被送进急诊室,通常情况下家属会变得无所适从。当医生询问“是否采取抢救措施”时,家属们往往会立马说:“是。”于是患者的噩梦开始了。为了避免这种噩梦的发生,很多美国医生重病后会在脖上挂一个“不要抢救”的小牌,以提示自己在奄奄一息时不要被抢救,有的医生甚至把这句话纹在了身上。
以上内容或许对缓和治疗越来越被认同多多少少地进行了一些解释。也似乎让我们明白了许多国家将缓和治疗合法化的原因和意义。
此外,据了解,在世界范围内,癌症缓和医疗早已是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癌症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四大战略目标之一。
而面对我国加速的老龄化时代,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病的发生率不断攀升,使得我国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更是不堪重负。因此,我们亟需大力发展缓和医疗来减轻终末期患者痛苦及家属精神负担,优化医院资源配制,节约医疗成本。
但实际上,我国在这方面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据了解,造成我国缓和医疗普遍缺失的主要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们普遍认为“缓和医疗=放弃治疗”,难以接受;第二、医院出于绩效的考虑,难以提供缓和医疗服务;第三、舒缓医疗机构数量少,医保、药品、政策不配套,供需严重不平衡;第四、缺少法律保障的缓和医疗举步维艰。
针对制约我国缓和医疗发展的上述问题并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相关人士认为:
一、应积极开展全社会的死亡教育和缓和医疗教育,改变人们对于“积极抢救”的传统观念。
让人们理解,缓和医疗并不等于扔下亲人不管、放弃治疗等,它是要在最小的伤害和最大的尊重的前提下让患者的最后时日尽量舒适、宁静和有尊严。
二、缓和医疗的发展需要政策的落地和社会的支持。
其中政策层面,要加强立法,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大对缓和医疗的支持,以保证病危或临终时按个人意愿选择医疗治疗方法的合法性。并且,政府还应出台缓和医疗的行业规范,包括临终照顾的意义和目的,并为计划服务提供指引;有明文规定并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同时,缓和医疗的服务成员需经过专业训练并具备照顾技巧和与家属的良好沟通能力。
缓和医疗的发展,除了需要政府的支持外,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注入。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基金对专门收治临终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相应的资助,以保障缓和医疗服务的顺利推行。
此外,还应积极开展缓和医疗横断面研究,推动临床实践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大力发展缓和医疗学科,建立完善的学科教育体系等等。
总之,缓和医疗的开展需要我们打破观念枷锁,促进传统观念的转变,理解患者的意愿,了解患者的愿望,帮助其达成愿望,为其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并且对于走向深度老龄化的中国,开展缓和医疗不仅是医疗体系发展所需,更是对每一个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环球医学编辑:王立群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