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医生工作耽误的画家
2018-03-19
440

“动辄就破口大骂”、“动辄就开战”……没错,这就是当下医患关系的现状。而众所周知的是,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患者的不理解。而患者的不理解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医生所做医疗行为的不理解。“为什么我胸疼要查血液?”、“为什么我呼吸困难要做心电图?”……

“看病求医,患者如果听不懂医生的病情诊断,那真是令人着急又无奈”。但近日,河南一位外科医生徐国良的一项技能似乎将这项难题变得简单了许多。

据悉,在徐国良工作的医院里,这位泌尿外科主治医师的新外号是“被医生工作耽误的画家”,几个月时间徐国良创作了几十幅意趣盎然的绘画作品。

并且我们了解到,徐国良医生的这项技能,不仅能帮助其缓解压力,还能帮助其有效的开展学习,最重要的是这项技能还成为了徐国良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的一大“法宝”。

据了解,徐国良医生在接受某记者采访时称:“最开始我是用圆珠笔画人体解剖图,主要是为了学习人体结构”。并且徐国良医生还表示,他自幼喜欢画画,高中的时候还曾学习过一段时间素描,后来因为学医,这个爱好就搁置了。直到三、四年前,徐国良开始自己画人体解剖图。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国良发现手机里的绘图软件也能画画,于是开始利用手机软件绘画,主题也从人体解剖图变成了日常生活小品。并且他告诉记者说:“医生的工作比较忙,强度很大,我画画主要是为了减压”。据了解,徐国良医生每隔一两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画画。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虽然被戏称为“被医生工作耽误的画家”,徐国良可一点没耽误本职工作,并且将自己的绘画特长融入工作之中,利用手绘图帮助病人更好地了解病情以配合治疗。

作为外科医生,做手术几乎是家常便饭,其中“术前谈话”无疑也是每个外科医生必经的一道程序,并且这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此,徐国良表示,原来医生和病患沟通的时候往往用的是一些实景照片,有一些比较血腥,在手术前反而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而开始画人体解剖图之后,徐国良觉得可以利用自己画的图和患者沟通。对此,我们从徐国良医生的手绘图中可以看到,他利用不同色彩的圆珠笔画出了不同的器官结构,并且标注了不同部位的名称。

徐国良医生表示:“病人看到这些图之后会更了解自己的病情,也知道医生是如何诊治的,增加了医患之间的互信关系”。

手绘人体图除了与病患沟通病情外,徐国良还利用手绘图进行教学工作。徐国良医生表示,现在国内好的手绘人体解剖图还比较少,他希望能够出一套这样的图,应用于教学和临床实践之中,据悉,他目前已经完成五十余幅人体解剖图的绘制,希望画到一百幅的时候能出一套作品。

除此之外,徐国良还计划出一套科普漫画,主要以一些老百姓关心的常见病为主要对象。对此,徐国良表示,希望可以通过科普漫画的形式,向大众科普健康知识,预防疾病,让漫画成为医患关系的“润滑剂”。

对此,我们不得不说,如今一些医患冲突,与医患之间没有很好的沟通有关。而对于一些复杂的手术,患者及家属在术前想了解清楚手术情况,但医生却很难通过语言解释清楚。而通过绘图这一形式与患方进行沟通,无疑会更加简单明了一些。而当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后,这不仅增加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同时也保障了手术的顺利开展。

当然,这一技能不仅仅适用于外科,对于其他科室也是一样的。在单纯靠语言解释不通的情况下,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不妨可以小试一下这个小技巧。不会手绘也没关系,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医护工作者也可以将患者的情况做成PPT演示,制作3D演示等形式,向患者解释清楚。

最后,希望医护工作者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能够不断的借鉴吸收和创新,做到与患者良好沟通。

(环球医学编辑:王立群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