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医疗界可谓风起云涌,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三医联动改革、鼓励医生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准许在职医生开办诊所、逐步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制度……中国医疗界貌似正在经历一次重新洗牌,而这其中面临着无限机遇,或许能改变不少医生的命运!
一、诊所将成中流砥柱 大量医生将当老板!
李天石是北大深圳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医师,从事整形外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累计手术逾万例。几年前,李天石响应政府号召,受聘到某家民营整形医院,尝试多点执业。今年2月,李天石个人投资七百多万元,在福田农林片区开设了一家深圳建安医疗美容门诊部。这也是深圳第一家由公立医院的在职医师出资经营的个人诊所。
2017年,新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删除了“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这条限制。
2018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发布,对于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方面再次大松绑。提出医疗机构相关规划布局不对全科诊所的设置作出限制,实行市场调节。支持符合条件的全科医生个体或合伙在城乡开办全科诊所,为居民就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而对于支持注册全科医生自主执业开办全科医生诊所,深圳、上海、浙江等地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地区将持续放开诊所设置审批,办诊所将越来越容易。
此外,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底,全国诊所数量为21.8万个,而2017年底,这一数据为21.1万个。短短5个月时间,全国新增了7000家诊所。可以预见,未来大量医生将当老板!
二、医生集团遍地开花 签约众多医生
2014年7月1日张强医生集团成立,创始人为我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这是中国大陆首家跨专科医生集团,由上海、北京的原附属三甲医院的优秀外科专家团队组成。他们以一流的医学技术和良好的口碑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目前,随着张强医生集团规模扩大和品牌的成熟,逐步剥离各专科团队并投资建立独立运营的各专科医生集团,如疝外科医生集团等。2016年初,张强医生集团顺利完成从跨专科到血管专科的转型,成为国内首家血管外科医生集团。
而自张强医生集团成立以来,中国医生集团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医生集团数量已经近千家,仅2018年前几个月,已经有400多家医生集团成立。
医生集团的出现,为医生的多点执业、自由职业创造了新的平台基础,有望成为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之外的另一种医生资源组织形式。张强医生更是判断“中国正在进入‘医生集团+’时代!在未来医疗业态的发展进程中,医生集团将会起着主导作用。”。
据业内人士观察,医生集团还将涌现出一批巨头,朝着大型医疗集团的方向发展,旗下可能不仅仅有数量众多的签约医生,还可能拥有大量医院及连锁诊所等医疗机构。
三、互联网时代 大批医生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有人表示,21世纪的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品牌炼就了名气,就如同手执昆吾剑的勇士,开疆拓土,征服天下。
长期以来,中国医生的品牌往往依附于医院,而且在论资排辈的医疗界,如果不能够在学会、协会混得一官半职,就很难有行业及社会影响力。而如果想进入学会,科研就成了关键性因素,临床技能并非第一位的。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医生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的推开、医疗市场化的大背景下,给医生提供了塑造个人品牌的机会。张强、于莺最初也是用微博、微信这样的平台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的。中国医生的品牌正在重新洗牌!不是只有协和医院的医生才有市场号召力,那些技术水平过硬,又能够借助互联网、全媒体等多渠道建设个人品牌的医生,哪怕不是来自顶级三甲医院,哪怕只有主治或副高职称,同样能够获得大批患者的认可,成为自带流量的医生。
未来,做好自我营销是每一个医生不容忽视的一件事情。经营好“个人品牌”,相信成功会离你也越来越近!
四、拼职称的时代将过去 以临床论英雄时代要来了!
对于医生来说,论文与临床确实是两难的问题。即便是最有经验、资格最老的医生,也常常对怎样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筹莫展——既不想因为科研不顺、论文级别不够影响职称评定,做身份尴尬的“老主治”;也不想在实验室花费太多时间影响临床技能的积累和临床工作的开展,成为徒有其名的“庸医”。
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2017年以来,包括胡大一在内的多位知名专家直指医生职称评审制度的弊端,有的建议取消论文门槛,有的建议只保留主治职称,有的甚至建议废除职称制度。今年5月份,人社部部长公开表示,要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也就是说,在国家层面下放职称评审权,逐步解绑科研论文对医生的束缚正在展开。
可以预见的是,唯论文评医生职称的时代正在谢幕,医生们真正拼临床技能的时代要来了。这对于一些临床技能过硬,但对于科研论文不感冒或者不愿意参与造假的医生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五、医生劳动将越来越值钱 诊金不够一碗面钱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严格说,医生是最难当的,读大学就要8年,在其他专业,博士文凭都读下来了。之后是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一级一级往上熬,天天要关注新的学术进展,天天要在一线拼搏,尤其是在中国当前的医患关系之下,还要防备医闹,甚至有生命之忧,很多时候就因为一些害群之马,让公众对整个医生群体都心怀不满,医生冤不冤,确实冤!可即便如此,医生的诊金可能还不够一碗面钱。
但在社会办医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趋势下,医生在市场上拿高薪也越来越成为新常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区儿科三位主治医师去了民营机构,收入马上涨了三倍。一个月三万多元,还不用值夜班。一位上海眼科医生在演讲中就直言不讳,自己现在年薪200万!一位自由执业医生更是年收入近500万,交税金额亦远比体制内普通医生的总收入高很多。
将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在市场上将实现自己的价值,必然将倒逼公立医院薪酬体系改革,优秀的医生在体制内也有望拿到较高的阳光收入,医生群体的社会地位也将大幅提高。
长期以来,中国医生大多都执着于公立医院的“铁饭碗”,医生流动几乎是非常小的小概率事件。然而这种状态正在被打破,在编制上,事业单位正在向岗位管理、合同管理,去编制化的改革趋势行进。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正在成为大趋势!
在医生流动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民营医院,医生集团还是互联网医疗等诸多相关产业,都将迎来巨大的机会,而这无疑也是医生大展拳脚的机会。
《健康中国2030规划》直接给出了到2030年健康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6万亿。16万亿的市场规模将属于有准备的医生!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