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什么?医生又是什么?相信这是很多年轻医生最常问自己的问题。很多人用“救死扶伤”来形容医生,这实际上是放大了医生治病的本事。很多时候,医生帮助病人用的不是冰冷的手术刀,也不是价格高昂的药物,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病患的关怀。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表明了医学的边界和医生的作用。医学不仅依靠技术,更依靠医生的操作过程,而这一过程不应该只包括冰冷的技术范畴,更应充斥着医生对生命的感悟,给患者以温暖的力量。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吴旭是有着35年从医经历的胸外科医生,对于医学,他有着深入的认知。他说自己所追求的医学,或许是一种“非常医学”。从科学角度探讨,医学是人类为了寻求健康长寿、种族延续的技术;从社会角度探讨,医学把人类拧成一股绳,去对抗生老病死的宿命,有时还会成为调和人类矛盾的润滑剂。因此,医学不仅是技术,它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它不仅是医生的专业技术,更应该是全世界民众对生命的共识。
他认为,医学的最高境界,是孕育出能够将人文精神融入临床技术的医生。医生有四个形象示人:医学实践家、医学教育家、医学科学家和医学活动家。其中,医学实践家是医生最基本的特质,只有实践的医学,才能直接地、真正地造福大众。
医学实践家有三大武器,手术刀、药物和语言。所谓语言就是医生给予患者的精神力量,体现了医生关于“人文关怀”的使命,更是医生应该运用自如的武器。
医生和病患应当是同仇敌忾的战友,好的医生应该勇于“亮剑”、敢于“舞刀”,将生命视作最宝贵的存在。每一次治疗,都是医生知识与智慧、勇敢与果断、技术与技巧的体现。
医学实际上由51%的技术和49%人文组成。纯粹地把医学当成一门技术的医生,充其量只是一个工匠;纯粹地把医学当人文的医生,可能只是一个安抚者;只秉持“敬畏生命,创造奇迹”的理念,将医学技术和医学人文结合起来的人,才可被称为医学实践家。
众所周知,医生是个“越老越值钱”的行业,这说明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和手术技巧的纯熟对医生治病救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不是说年轻医生就不能成为优秀的医者。技艺形成非一日之功,但人文情怀的培养却可让医生更上一层。
在吴旭眼中,“非常医学”最重要的就是不迷信技术,培养勇往直前的年轻医生。探索的路属于未来,属于尊重生命的年轻医生,属于专注于救死扶伤的年轻医生,需要后起之秀不断补充和延伸。
年轻的医学实践家们,请握好你们的武器,与病患一同战胜病魔!
(环球医学编辑:石 岩)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