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恶性伤医事件,不但受到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同样,也引起了外国媒体的讨论。此前,无论是英美媒体都对此进行过报道,并对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进行过分析探讨。3月22日,英国知名杂志The Lancet再次发表评论文章,直击问题:“为什么中国医院暴力如此严重?接下来怎么办?”。
“为什么中国医院暴力如此严重?”
3月7日,广东潮州一位年轻医生被患者家属押解“游街”;3月11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发生一起伤医事件;3月22日,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发生伤医事件,3名医护人员被砍伤……
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3月13日闭幕,在会上,医改问题以及医患关系,无疑又成为本次大会讨论的热点话题。这次大会反复重申深化改革的主题。但医疗领域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医患关系恶化已成为中国雄心勃勃的医疗改革一个显而易见的风险。
3月5日是大会开幕的第一天,大会听取了中华医学会前会长钟南山院士的发言,他以敢讲真话著名。他开篇便谈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8年开始的医改致力于提高医疗可及性并控制医疗成本,尽管这几年的医改扩大了医保覆盖,但看病贵、看病难并未能改善。
针对医护人员的暴力是几个系统性因素融合的结果,如果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胆的设想要想完全实现,这些问题就必须得到解决。一些人指责中国公众的医疗素质太低,当医疗远低于大家的预期时,其他国家的患者也对医疗有很多抱怨,并非只有中国的医生面临暴力威胁。
然而,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医生经历过医患冲突,成千上万的医生因此受伤,中国医护人员遭遇暴力的规模、频率和程度已经震惊了世界。在去年,就有多国媒体,包括杂志和网站,以及医学界的学者,纷纷对中国医疗界的医患冲突进行了报道,并探寻背后的原因。
对此,不少外媒指出,在中国,病人看病需要漫长的等待,看医生的时间却很短,他们对医生开出的昂贵检查和药物心存疑虑,认为医生和医院会从中获取暴利。媒体对医疗及一些医生和药企关系的报道更进一步激化了普通民众的态度。来自外国的学者Ryan Rossner的一篇关于中国医疗责任的报告显示,对于中国的病人及其家属,诉诸暴力是他们表达对整个医疗系统及个别医生不满的唯一途径。
“接下来怎么办?”
为医生提供更多有关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的医学教育。医学教育当然可以有所改变为解决问题贡献力量。除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几乎没有人关注人文、伦理、疾病的社会环境,或针对医患沟通和解决冲突的培训。尽管医生十分短缺,每年却有大量的医学生在获得执业资格后选择其他更安全、更有利可图的工作。
打破现有体制存在问题,通过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临床医生薪资待遇。临床医生的报酬较低,医生的收入与门诊量、开出的检查和药物处方相挂钩,而不是诊断、治疗和护理的质量。医院可能期望医一天看100个门诊病人,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对于医生和病人来说都是缺少人性的。没有时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医患关系,更没有时间持续培养这种关系。
建立完善的初级卫生保健系统、改善处方和医院管理。病人不满不应该被认为是实施针对医生暴力的原因,这只是医疗系统有问题的一个表现,病人和医生都是受害者。正如中国的土地改革和教育改革必须给予参与各方平等的权利和尊重,医疗改革也必须有医生和患者的全面参与。
总之,提高医疗专业性并重建医患之间信任的第一步是提高中国的全民医疗覆盖,让经过培训、充足的医生和医疗资源能够真正公平地分布,在全国提供有尊严、以患者为中心和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医疗服务。
(环球医学编辑:范莹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