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特殊患者,医生有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较真”的事,正因如此,患者才能及早治疗,避免了生命危险。近日,德阳市二医院的三位医生,因发现10岁患者血液检查结果有轻微异常,屡次对其结果进行反复核查,最终确定其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受到家属的点赞及感谢。在此期间,家属还曾误解并埋怨医生,认为是医生误诊导致自己三番五次往医院跑。但医生并没有生气,依旧反复核查诊断是否正确。
医院就诊 医生为慎重做三次检查
去年,10岁小男孩睡眠时突然腰、腿剧烈疼痛。父母发现后,立即带孩子到德阳市二医院急诊科就诊。
医生对其进行血常规及X光片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数量11*109/L,血小板数量正常,血红蛋白105g/L,轻度偏低。对于10岁儿童,中性粒细胞数量基本算是正常,但淋巴细胞比例偏高,约占70%。
检验科杨琪审核报告时,考虑到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偏高,就立即使用另一台仪器进行了第二次复查,复查结果仍显示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约占43%。
一般来说,如果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异常,即使用不同型号仪器来检查,其分类也不会有明显的差别。而且第一次检测时,仪器细胞计数和细胞分类并无任何报警信息。
为了慎重起见,杨琪详细询问了患者本次就诊原因及既往病史。随后征得家长同意,重新为孩子采集了静脉血样,做第三次复检。
检查分析确认 可能患严重血液疾病
再次检查的结果与前两次相近,这预示出患者血样可能存在着少见的异常。杨琪检验师立即进行了血液涂片检查,通过细胞形态镜检分析,果然查见了异常血液细胞。
根据相关工作要求,临检血液室会对结果做进一步分析。杨琪再次与患者家长进行沟通,请其在上午10点左右领取报告。之后,杨琪反复阅读血片,确认小明可能存在严重的血液疾病。
经过专业分析 建议去上级医院完善检查
首先,按照科室交接班规范,杨琪需要将留存的血片及相关资料交接到血液专业组李懿处。在交接的同时,杨琪详细说明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李懿查看了血常规原始记录并做了血细胞形态分析,发现幼稚细胞比例15%,建议患者完善骨髓穿刺检查进一步确诊。
由于病情比较疑难,李懿让患者家长先去听一下儿科医生的意见。而该院儿科的闵医生经过诊断后也反馈:孩子X光检查显示没有问题,但根据血片报告有幼稚细胞,很有可能是白血病细胞侵蚀导致的骨痛。
两位医生均嘱咐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情况,建议到上级医院就诊,进一步完善检查。
家长抱怨该院判断有误 医生坚持孩子再做检查
没过多久,李懿接到儿科闵医生电话,孩子已经在其它医疗机构做过检查,结果竟然是正常的。为此,家长还在电话里抱怨,是他们医生“错误”的判断,让自己白白担心,甚至白跑一趟另一家医院。
这样的结果,李懿没有想到,“难道真的看错了吗”?她脑海里又浮现那天镜下的异常细胞。于是再次找出患者的血片,联系省医院做细胞形态分析的老师帮忙审阅,结果发现确实有问题。
因为对检验结果有信心,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医生们再次给患者家长打了电话,并详细告知了孩子情况。希望患者家属再来医院做一次检查,否则,孩子拖久了就更严重了,
再次检查确诊 误解终解除
一个多月后,李懿再次接到了儿科闵医生的电话。患者的疾病被确诊了,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原来在这一个月里,孩子还是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尽管家长来回三次带孩子就诊,但均被告知是正常的,而最后一次终于发现了问题。
此时,孩子外周血幼稚细胞已高达90%,但庆幸的是终于可以开始治疗。家长立即回到德阳市二医院办理转诊,之前对该院医生们的误解也解除了。
孩子恢复健康后,家长始终没有忘记德阳市二医院的医生们为孩子的付出与关心,回到该院后对他们当面表示了感谢。
即使被误解,也不放过一丝的蛛丝马迹,医生们仍坚持揪出潜藏在患者体内的疾病。试想,如果不是这三位医生的较真,也许这个10岁的患者将面临生命危险。很多时候,我们应该相信医生的判断。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