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33年是怎样一种体验?除了“累”,是认为当医生已是熟练工种,目睹了太多喜怒哀乐,从而心变得麻木了?从医33年的中山六院肝胆外科教授万云乐却说:“从医越久,反而越感觉到如履薄冰,对生命会更有敬畏之心。”万云乐医生何出此言?
15岁考上医学院
上世纪80年代,15岁的万云乐就考上了本科院校江西医学院(现南昌大学),比同龄人早了2~3年上大学。谈起选择医学院的原因,“还真没有高大上的理想”。他坦言,当时小小年纪的他,一心想研究海洋生物,向往的是大海。但父母认为他年纪小,报医学专业当医生,起码可以在外照顾好自己,可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5年制的医学本科,比其他专业都要辛苦。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才发现医学生的生活没有最累,只有更累。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老家基层县级医院,开始运用自己所学去照顾好他人的身体。
“真正成为医生后,基层医院是大外科,各种外科手术都可以做,我所有学习到的专业知识都能运用其中”。至今,他还记得自己主刀的第一台手术,是一名女性膀胱结石患者。天气很热,医院当时的条件不好,但手术非常成功。
手术下来,上级医生对他的评价是“有外科医生的天赋”。
从小时候喜欢拆东西,拆闹钟,到长大后开始“拆人”,冥冥之中,他觉得自己走上外科医生这条路是必然的。万云乐从中体会到了治病救人的快乐,并开始爱上这个职业。此后,他一路攻读研究生、博士。
从医越久 越感觉如履薄冰
从医33年,这之间接触的病人无数。他说,从医越久,会发现越来越害怕,这种害怕来自于对生命的高度敬畏,治病救人更如履薄冰,因为无影灯下躺着的都是性命相托的人。
最近,一位年轻的妈妈患上了高位胆管癌,如果按照目前的治疗指南,大多数医生都不会选择为其手术。“因为左右肝门都被侵犯,外科达不到根治,很难切除干净。”但是年纪轻轻初为人母,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求生的本能让她希望能放手一搏。“我也想过劝她放弃手术治疗,选择保守的靶向疗法,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和家庭情况。我愿意为她试试看手术治疗,尽量延长其生命。”手术进行了四五个小时,整个过程也是如履薄冰,好在年轻妈妈术后恢复较好。
万云乐也常常教导自己的学生,不能当医生越久就没有了敬畏之心,“要对病人的病情影像资料掌握透彻,清楚来龙去脉,才能延长病人的生命。任何一个病人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可能是你的父亲、母亲,也可能是你的亲人、朋友,因此必须打起一百分的精神去对待”。
万云乐说,医生虽然每天面对很多台手术,即使面对的手术成功率达到99.99%,但当一个病人发生了那0.01%时,对病人个体来说,那也是100%的失败,这容不得马虎和麻木。
郎景和曾说,医生要敬畏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只有一次,最为宝贵,其他一切都不可与之相比。医生也要敬畏医学,因为医学是个未知数最多的瀚海,需要我们认真思索、小心求证、谨慎实践。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