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儿科医生荒已是不争的事实,儿科医生被迫成为“拼命三郎”。近日,一位患儿家长从医生背后抓拍的一张照片引发了网友关于儿科、医生、加班、带病上班、医患等话题的讨论。
儿科女医生打点滴加班到深夜
“在医院看到的一幕,这位年轻的医生,打着点滴还坚守在岗位上,医者仁心,大抵就是这个样子……”11月23日晚上已经九点多,西安工会医院儿科办公室里还灯火通明,有医生在加班办公,有家长在焦急询问。李先生带着发烧的孩子来到工会医院,在等待医生问诊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位特别的女医生,他从医生背后抓拍了一张照片,第二天发了朋友圈,短时间内被各种点赞。
李先生说:“说实话,看到这个情景很感动,晚上九点的儿科全是人,大家都在排队。”看到有医生这样站岗,家长们心里的焦虑都减少了一些:虽然我们不鼓励带病上班的行为,但这种精神很值得肯定。
医生回应:只怪我生病生的不是时候 要不我也想休息
石凌云就是李先生朋友圈里打着点滴还在坚持工作的那位女医生。最近一段时间,她有些咳嗽,嗓子沙哑,因为没有时间休息,小病一拖再拖,直到不得不打针来治疗。“实在没办法,最近的小患者太多了,我这样打针不影响问诊。”每年冬季都是小儿患病高发期,工会医院儿科每天晚上比白天的商场还要热闹。
那天她本来下午五点多就下班了,但奈何小病人太多、同事们都很忙。“我们每位医护人员都是这种状态,我不能把病人看一半就放那,也不能给其他同事再添工作量,再说我一直跟的病人交给别人我也不放心。”说起边打点滴边工作,石凌云有些不好意思,当晚她专门挑了一个角落坐下来,没想到被家属关注到了。她说:“只怪我生病生的不是时候,要不我也想休息。”
除了石凌云,工会医院儿科里还有一位特别的医生,他就是儿科主任杜赢,是一位已在儿科岗位上“站岗”20多年的“老医生”。近期因痛风发作,他脚疼到无法下地,本应卧床休息,但为了解决患儿的病痛,他已持续一周都食宿在医院,每天一瘸一拐地坚持在门诊与病房间穿梭,有时下班累到不得不让同事用轮椅送他回宿舍。
一片连鸟飞过都不忍俯视的苦海 如何才能让鸟停留?
患儿多,医生少,这是目前我国很多家医院都会面临的现状。当前,我国儿科医生的缺口大约为20万人,这也是许多儿科医生不得不在每年冬天做“拼命三郎”的原因。甚至有网友戏言,儿科是一片连鸟飞过都不忍俯视的苦海。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朱春梅建议,解决儿科医生紧缺需要从以下多方面入手:首先应加强儿科、全科医生的培训;其次,要通过医联体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推进分级诊疗从而实现患者分流,让普通感冒发烧的患者到一级、二级医疗机构就诊;最后要提高儿科医生薪酬待遇。
此外,小编认为,解决儿科医生荒,患儿家长能和医护人员相互理解,必不可少。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