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第一季度,国内医院暴力极端事件不断发生,情况非常糟糕。那么,医院暴力极端恶性事件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能预防吗?医院和医生应该怎么办?
医院暴力与多因素有关,很大程度上可预防
医院暴力极端恶性事件发生,与政治经济环境、法制环境、民众文化与信仰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关。大的环境一旦形成,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医界一定要明确认识:一、对于“医院暴力极端事件”,要准备打“持久战”,要“警钟长鸣”;二、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但可以改变自身的“微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医院暴力以及“医院暴力极端恶性事件”是可以预防的。
防范医院暴力:请认真学习“三级预防”学
一级预防:医暴事件有规律可循 股票分析技巧派用场
讲“一级预防”,一定要对疾病的致病因素有着深入的认识。首先还是要强调,医务人员应注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全力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尤其是一些低级错误。医生需要多给患者安慰,多与患方沟通。我们可以把这个看作提高医界自身免疫力的预防接种。
而对于“医院暴力极端事件”的“好发季节”和“常见病原体”,股票分析技巧或许可以派上用场。某研究人员曾绘制过国内医院暴力极端恶性事件的年度走势图,有波峰有波谷,就像股票的K线一样,但不同之处是,医院暴力极端事件走势终年呈“高位运行”态势。此研究人员表示这个曲线的走势是可以预测的,但还没找出特定的预测指标。不过,他认为具体的指标不在医界范围之内,而是与经济形势、重大节点等有关。目前医院暴力极端恶性事件的走势中,明确呈现出“惯性特点”或者某种程度的“破窗效应”:一旦出现恶性事件,那么后续常常接二连三地发生。所以,现在只要出现伤医新闻,医疗机构就要意识到“好发季节”来临了,就有必要马上提升“预警级别”!
而如果对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医院暴力极端事件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在施暴者身上常常有着各种社会科学领域矛盾的“累加”:经济状况极差、家庭不和、社会支持不足、信仰缺失、性格缺陷等等,最后再加上慢性(重大)疾病无法治愈的痛苦。由此可见,在目前一个时期,医界有必要加大对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的学习,不要傻傻地成为这些巨大矛盾的“接盘者”。
换句话说,在手术适应症的把握上,不但要注意“病理生理适应症”,还要注意“社会科学适应症”。几十年前可以做的大手术,如今你还一定要去做吗?因为社会支持程度、社会信仰氛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旦出现问题,随之而来的极端事件对医院或医生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
二级预防:向“老医务”学习 侦查“蛛丝马迹”
二级预防是“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医院暴力极端事件的“二级预防”,说白了,就是在已经发生的医患纠纷中识别出那些有可能拿刀来砍人的主儿,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避免出现极端事件。
“早发现、早诊断”的核心就是“评估”。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多起伤医、杀医极端事件,往往被很多人描述“毫无征兆”、“防不胜防”,这样的结论让医务人员顿生恐惧。医院暴力极端事件真的是“毫无征兆”的吗?
其实,单就医院暴力而言,国外早已有了较为成熟的风险评估指标:例如,患者表现激动或者不安、患者出现抵制建议治疗的行为、患者存在威胁或暴力行为史、患者的朋友或者家属出现暴力行为、有药物或酒精滥用史等等,可谓“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医院暴力极端事件并非“毫无征兆”,而是我们没有充分认识。
再具体到极端事件的预防,更是有很多“蛛丝马迹”可循。一些长期从事纠纷处置、有经验的“老医务”都知道,医闹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反而是某些闹得不太厉害、但有些偏执或行为异常的人。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引起医务管理部门高度紧张,主要是因为,经过评估,经常会发现他们的精神心理状态严重扭曲,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加之我们前述的“矛盾累加”,他们对社会、对未来已经产生绝望情绪,极易出现极端行为。举个例子,一个农村老农,为了给自己的独子治病,砸锅卖铁,最后依然人财两空时,他的精神很容易垮掉。更为麻烦的是,当前这个时期,很多人没有信仰束缚,不信来生、不懂敬畏,一旦绝望就以极端形式报复社会。
我们在处理与此类人群的纠纷时,一定要特别当心,要与“医闹”区别对待。首先,确保“不刺激”原则,与此类人员沟通一定要有足够耐心,切忌言语刺激。其次,与对待“医闹”应采取的强硬态度不同,对待此类人员,要尽量灵活化解。我们要注意,对于此类人群,单纯地讲道理、或者告诉他们“出门左拐”,都白搭。化解的要点在于重建他们的生活希望,最起码不要让他们在医院彻底绝望。所以,有时即便医疗上没有过错,也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在预防极端事件方面,还可以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一旦发现医患纠纷中当事人有过激举动的倾向,可以立即报告“有关部门”。有时,他们会对当事人进行一些干预。当然,很多时候,“有关部门”可能也会熟视无睹、行政不作为。即便如此,也还是要报告给他们。起码,如果他们不管,万一之后真出了事情,他们也是要连带承担赔偿责任的。
三级预防:危急时刻“保命要紧” 一个字“跑”!
三级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可以防止伤残,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这是预防被砍的最后一招了,也很重要。
在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技巧方面,可以参考某网站出品的《医疗工作场所防止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2013-2014)》。这份有着本土特色的指南,在“逃跑”、“防御”、“抵抗”等极端暴力三级预防的各个具体方面,都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建议医务人员研读一下。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医务人员,在危急时刻,一定要头脑清楚,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不要追求一时的尊严,在屠刀面前,要勇于逃跑,保命要紧。实在跑不掉,再进行顽强抵抗。
当然,三级预防之中,还是要非常注重安保力量的作用。那个古今中外史无前例的“每20张床配备1名保安”的治标不治本的指示要求,虽然把医院变成了一座座“军事要塞”,但我们最好也还是认真执行吧,因为,还是那句话,保命要紧。
特别提醒:民粹时代严防群体性冲击
温岭式悲剧,无论对医院、科室、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伤痛。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之内,医疗机构在处置医患纠纷的工作中,都一定要把严防极端恶性事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此外,在目前网络民意等“民粹主义”盛行的时候,医疗机构在处置医患纠纷的工作中,还要密切注意严防群体性冲击。预防要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切忌在工作中、在网络上说错话,刺激某一特定群体;第二,切忌在工作中触碰社会伦理底线,例如,对于无陪护急诊患者、对于灾害抢救等情况,不管“有关部门”买不买单,都一定要给予积极救治。第三,还是要说,我们和患者不是敌人,我们和患者在同一条船上,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只不过这条船遇上了时代的风暴。我们衷心祈祷,风暴赶快褪去,所有人都平平安安。
如果您觉得您正处于暴力环境的潜在危险中,请好好学医“三级预防”学,尽管它可能指标不治本!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