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自由执业是否应该向美国“取经”?
2014-04-01
265

医疗改革需要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此,业内人士近期提出医改应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提高私立医院的比重,允许医生自由执业,实现医疗资源的社会化的举措。然而,医生自由了是否就能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医生是否做好了去农村或边远地区开诊所的准备?

我国目前的优质医疗资源大部分集中于城市的大医院,基层医疗相对薄弱。所以,病人看病也是奔着大医院,使大医院工作和病人就医的负担增加。因此,为了保证医疗资源的公平,打破公立医院占绝大多数的医疗资源行政化垄断,业界一些人认为应参照美国的经验,建议压缩中国公立医院的比例。美国很多医生有自己的诊所,包括很多在医院就职的医生,按医疗机构数量计算,长期以来私人诊所占全美医疗机构的2/3,承担了大部分初级保健工作,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则主要靠这些私人诊所,但是,这样的措施在中国是否可行?

在美国的三类医院中,盈利性私立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都是赚钱的,不赚钱的医疗服务由公立医院提供,非盈利性私立医院则居其中。美国的私立医院中的大头是基于慈善目的或者和宗教组织挂钩的非盈利性私立医院,占了2/3。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医院只占1/6。然而,近十几年来,美国的非盈利性私立医院的盈利率较低,亏本较多。盈利性私立医院则更倾向于只提供赚钱的医疗服务。而中国现有的私立医院中非盈利性的屈指可数。

此外,在美国,公立医院和非盈利性私立医院多位于边远地区和小城镇,虽然覆盖面很广,但病人来源不足,加上本身也没什么特长,因此很难产生经济效益。尤其是那些位于乡镇的不到100张病床的小医院,奥克拉荷马州所有的这类小的医院都赔钱,有些医院已经破产了,其他州的情况也差不多。这种小医院对于全民性医疗服务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小医院,住在离大城市远的地区的人们很可能要开两三个小时的车才能到医院,一旦有急诊的情况会耽误抢救和治疗,平时看病也很不方便。

回过头来看中国,中国看病难的问题是没有一个有效地覆盖全国的医疗系统,私立医院和私人开业也都在大中城市,基层医院能力有限。请问,大喊松绑的医生们是否做好了去农村或边远地区开诊所的准备?

美国有大比例的私人诊所的基础在于美国有足够的医生资源,不仅自己培养,而且吸引了各国的医学人才。各国的医学院包括中国的医学院源源不断地为美国输送人才,美国才有能力在医院之外维持庞大的私人诊所,可是中国的医疗人才问题却难以靠“输入”解决。

2005年以来,美国私人诊所大量关闭,现在只占医疗机构的50%。原因有两个,一是年轻医生们不愿意加班加点挣辛苦钱,宁愿去医院就职。二是由于保险费用上涨、医保支付下降等原因导致收入下降,使得很多私人诊所关闭。

绝大部分私人诊所赚的是辛苦钱,靠延长工作时间来挣钱,而想开业的中国医生们是给富人服务,靠自己的名气来挣钱。在现有超负荷运转下,一旦大批医生有了自己的诊所,或者出现较大比例的私营医院,在国家医疗投入如此之低的情况下,其结果必然是公立医院的普遍亏损,因为赚钱的项目全被私营医院和私人诊所拉去了,普通民众最基本的医疗可能更缺乏保障,难以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中国的医改需要借鉴国外,但是不能走美国的老路,靠私人诊所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中国的医改到底如何符合国情,还需要进一步的思索。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