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源性卒中发病时的抗凝强度与卒中后的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8月发表在《Stroke》的一项研究表明,急性心源性卒中患者卒中前PT-INR≥2.0与良好的临床预后相关。
背景和目的:急性心源性卒中发病时的抗凝强度与卒中的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本文阐释了急性心源性卒中患者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招募了在日本福冈卒中注册的602例接受华法林治疗但是发生心源性卒中的患者。根据入院时的PT-INR值,将这些患者分为3组:PT-INR<1.50,411例患者;PT-INR 1.50~1.99,146例患者;PT-INR≥2.00,45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入院时PT-INR分组和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10分)与出院时不良功能预后(修改后的Rankin量表,4~6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随着入院时的PT-INR水平升高,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降低,出院时的功能预后良好程度增加。多变量分析表明,严重神经功能缺损与入院时的PT-INR呈负相关(与PT-INR<1.50的对照组相比,PT-INR 1.50~1.99:优势比(OR), 0.66;95%置信区间(CI),0.43~1.00;PT-INR≥2.00:OR,0.41;95%CI, 0.20~0.83)。校正混杂因素后,对于PT-INR≥2.00的患者,其不良功能预后的可能性更小(OR,0.20;95%CI,0.06~0.55)。
结论:急性心源性卒中患者卒中前PT-INR≥2.0与良好的临床预后相关。
(选题审校:易湛苗 编辑:吴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