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我国学者在线发表在《Clin Infect Dis》的一项研究表明,利巴韦林不会提高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病死率。SETS病毒感染患者的不良结局与年龄较大、意识水平下降、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和肌酸激酶水平显著相关。
背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广泛普遍性和较高的病死率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旨在鉴别不良结局的预测因素并评估被SFTS病毒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在信阳市的一所综合性医院中进行一项横断面研究,该医院具有2011~2012年中国最多的SFTS治疗患者。治疗效果分析的首要结局为死亡。其他结局包括连续的血小板水平、住院期间的病毒载量及起始利巴韦林治疗与血小板计数回归正常水平之间的时间间隔。
结果:总共311名SETS病毒感染患者纳入本研究中。最频繁的临床表现为发烧、衰弱、肌痛和胃肠道症状。每一位患者都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或两者兼有。病死率(CFR)为17.4%(95%可信区间,13.1%~21.6%)。年龄较大(比值比,1.061;95% CI,1.023-1.099;P = 0.001)、意识水平下降(OR,5.397;95% CI,2.660-10.948;P<0.001)、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1200 U/L; OR,2.620;95% CI,1.073-6.399;P =0 .035)和肌酸激酶水平(>800 U/L;OR,2.328;95% CI,1.129-4.800;P = 0.022)与不良结局显著相关。无论患者是否接受利巴韦林治疗,其CFR都相似。对于死亡和非死亡病例,利巴韦林治疗对住院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或病毒载量都没有显著性效果。
结论:这些发现能够充实关于不良结局患者的特征和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SFTS的知识。
(选题审校:栾嵘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