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替佐米能使适合接受移植、既往未经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受益
2013-11-13
623

2013年9月,在线发表在《J Clin Oncol》的一项研究表明,首次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前应用基于硼替佐米的诱导疗效佳。

目的:旨在通过对适合接受移植、首次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3期研究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来明确基于硼替佐米与基于非硼替佐米的诱导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患者和方法:汇总IFM2005-01(硼替佐米-地塞米松vs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诱导)、HOVON-65/GMMG-HD4(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vs VAD)、PETHEMAGEM05MENOS65(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vs沙利度胺-地塞米松)研究的患者数据来综合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GIMEMA MM-BO2005研究(硼替佐米 - 沙利度胺-地塞米松vs沙利度胺-地塞米松)的数据作为患者水平汇总数据的补充。主要疗效终点是移植后完全缓解和接近完全缓解率(CR + nCR)以及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共纳入了1572例患者的数据(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治疗的患者为787例,非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治疗的785例)。与非硼替佐米相比,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治疗患者移植后CR + nCR率显著较高(38%vs24%,比值比:2.05,P<0.001);加入GIMEMA数据后,获益仍然相似(合并比值比:1.96)。硼替佐米和非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方案中位PFS分别为35.9个月和28.6个月(风险比为0.75,P<0.001);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9.7%和74.7%(OS风险比0.81,P =0.0402)。两个治疗组诱导治疗时间平均为11周。诱导治疗期间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4%和17%(≥3级,6%vs 1%)。总体而言,硼替佐米和非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治疗组分别有3%和4%的患者死亡。

结论:与非硼替佐米方案相比,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方案能显著改善适合接受移植、首次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反应和PFS/OS,总体耐受性良好,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但诱导期间死亡风险没有明显增加。

(选题审校:唐惠林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