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城里远,村民有点头痛脑热,就得找村医瞧瞧。村卫生室虽然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但是,却担负着保障全村人健康的重任。目前,村卫生室的生存状况如何?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进行了实地考察。
建好的卫生室却大门紧闭
海口市龙泉镇翰香村卫生室设备一应俱全,却无人坐诊。据村民介绍,这间卫生室关闭一年多了。原因是之前的村医因为与村民的医患纠纷而被迫离开,但是还没有合适的人来接替。这给村民看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说起前年那场纠纷,翰香村的3位老人都说责任不在村医,“那个病人到海口的大医院就被告知治不好了,回家办后事吧。后来送回村里,家属非要村医打针,结果打完针就出事了。出事后,家属不依不饶,一定要村医赔偿。”
“毕竟不讲道理的只是个别村民,大多数村民都希望村里有医生。”翰香村村委会主任蔡于台说,村里办婚宴、祭祖等大事,都会请村医参加。
据龙泉镇卫生院副院长吴清合说,病号多的村,村医每月拿到6000元至7000元,待遇比镇卫生院的一些医生还好,“可就是没人愿意来”。几位主动请缨的医生,要么就是年纪太大无法胜任,要么就是没有村医执照无法行医。而公开招聘的外地村医因为语言交流不便等原因,也不能长久地留下来。
村里的医疗队伍毕竟水平有限
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家埠街道徐贺村医生徐勤平说,他每天要给五六十病人看病,现在一个月能拿4000多元。但是,现在村医大部分都年龄比较大了,很担心以后村医会后继无人。
“村里的医疗队伍毕竟水平有限。”徐勤平说,开发区让技术和专家“下沉”到基层,在开发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每年都有“下基层”为农民治病的任务,安排到俺们村的医生每年来村里坐诊时间不能少于3个月,隔几天就来一趟。“俺也跟着这些‘高手’学了不少新知识。”
药品实行“三统一” 医生不敢乱收费
陕西咸阳市泾阳县木刘村卫生室里,卫生室内的一切都靠51岁的村医王五洲一个人忙活。“每天都能有10个人左右来看病。主要是些头疼发烧、伤风感冒、肠炎等病。”
虽然只有王五洲一个村医,但值班室、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等都齐全。在卫生室的堂屋,还放着一台超声波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上还有测血压的装置,用起来很方便。
目前,陕西实行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保证看病费用都不贵。但是,由于招不到标,村卫生室的药品不齐全,村民还得自己去镇里或县里的药店买。
王五洲说现在泾阳县很多村的村医都是50岁左右,年轻的村医很少,而且是24小时,深夜出诊是常事。现在的收入和补贴都是国家发放,每年2万多元的收入,对很多年轻人没有吸引力。
通过记者走访发现,在新医改的推动下,村民的看病费用有所下降,村医的待遇有所提高,基本可以保证小病不出村,但是,村卫生室人才短缺还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如何让医疗资源下沉到农村,为农村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是下一步医改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