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为“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精神医护人员工作危险且不被社会理解,“一年平均被打两次”,“嫁人”都要低人一等,很难留得住人。
近300位重度精神病人分一个医生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的姜桂兰主任说,以前人们病情严重了才会到医院看病,现在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心里觉着不痛快、郁闷等有的也会到医院咨询专家。
然而,专业的精神方面的医生太缺了。“比较出名的专家号一般都提前半个月预约。”姜桂兰主任说,年轻人很少有愿意从事精神科医生的。
原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的王冠军说,缺人手却招不来人,“今年好不容易申请到两个医生编制,最终只招来一名医生。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数据统计,该市重型精神疾病患者有8.7万多人。而青岛目前的精神科医生不超过300人,重度精神疾病医患比高达1:290,也就是说,近300个重度精神疾病患者才能分到一个专业医生。
在这8.7万多重型精神疾病患者中,除了掌握的3.2万多,还有5万多人是“流浪”在外的。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社会防治科主任王立钢说,“将来的社区康复也需要更多的专业精神科医护人才,因为缺口大,现在只能靠我们到社区讲座、指导一些全科医生等兼职。”
“两低一高”,留不住人
不是不想招人,是招不到人。王立钢说,“4年前医院申请了一个博士岗,但是4年了没有招到一个合适的博士生。”多位专家给出了三个理由:精神科医生工作风险高、社会认可低和待遇跟不上的现实。
“每人一年平均要被打两次。”王立钢主任说,医院一名女同事在安抚精神病患者时,被患者突然拿玻璃划在了脸上,脸上都留着疤。 社会现在对精神科医生仍存在偏见,让他们尤为失落。“都是护士,如果在青医附院、市立医院工作人家会说挺好的,一听在精神卫生中心,就不是一个态度。”一位护士长说,“我们的年轻护士‘嫁人’都低人一等,只能放低要求。”
工作危险、受人歧视,且待遇窘迫,“年轻人不想干也变得有些理所当然。”医院精神科医生接门诊费用很低,一位医生做心理咨询需四五十分钟才收十几到几十块钱,而开药都是非常严格的。科室创收能力差,奖金就少,医院的一位主任说,编制也是一个问题。
社会各界在关注精神病患者的同时,精神医护人员的工作也需要支持和鼓励,这样精神医护人员才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