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别让唯论文晋升制度“绑架”医生!
2014-05-21
224

如今,医生晋升都有在学术杂志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要求。为了迎合这样的需求,滋生了不少花钱买版面发表论文的现象。《科学》杂志曾花费长达5个月的时间调查揭露了中国的一个繁荣的学术黑市。在那里,不正当的机构、腐败的科学家及妥协的编辑买卖着在科学性杂志中发表的报告。那么“SCI论文”硬件指标是否公平?

自从南京大学在国内首推SCI论文要求以来,国内高校纷纷对教师的科研成果发表SCI论文也提出了要求。于是,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实际上也是医学生的临床教师,自然也就与高校其他教师一样,将“SCI论文”作为晋升的硬件指标要求。虽然曾有许多医生,甚至一些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极力反对这样的要求,认为“看好病”和“写好文章”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不发SCI论文也能成为好医生”,“发SCI论文也不一定是好医生”,将“SCI论文”作为晋升的硬件指标似乎太过牵强。但是,将SCI作为晋升的评价标准还是很快普及到了多数医院,特别是较大的医院。

以取得执业证的医生为例,职称分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四个档次。住院医生经过三年以上培训,通过考试并发表2篇以上专业论文,才能聘任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除了类似要求,还要有省厅级以上立项的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更多,档次更高。

大家诟病的主要是科研和论文。由于这是晋升的必要条件,需求大就有权力寻租的空间,研究盲目、功利,修改数据夸大阳性结果十分常见,导致研究成果没有任何价值,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由于是刚性需求,花钱买版面和另外给好处发表论文是常态,发表1篇论文几千到上万元不等,但这种论文对实际工作没有任何指导价值,几乎没有人看。

可就是这样的科研和论文却成了晋升的前提,既浪费医生的精力,又培养一批靠科研论文发财的寄生虫。更严重的是,真正有水平有主见的医生不屑于台下交易,导致晋升不了,而那些习惯于弄虚作假的人很快就获得高职称。如此恶性循环,有一天,我们可能会面临“专家不会看病,教授不会教书”的情况。

其实欧美和港台都没有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说法。他们只有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优秀的专科医生可聘为专业负责人,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当然他们也会根据医院的需要进行相关研究,发表论文介绍研究成果,但这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刻意去做,更不是非做不可。

其实,更让医生们纠结的是有时为了做科研,他们不得不牺牲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的时间,时间不够用,关心病人的精力就少了。如今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医生其实希望能多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给予病人更多关怀,这样他们的不满也会少一些。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攻克医学难题,最终还是病人受益。

科研肯定是有意义的,但是应该由谁来做?是否应该强求?这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对于医生而言,能够花最少代价治好病就是好医生,职称高低与治病能力没有任何关系。废除职称评审,至少把职称与待遇脱钩,才能鼓励医生把精力放在专业上,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SCI和医生晋升考核制度是否需要发生重要变革?未来几百万中国医生晋升之路将如何规划?这似乎正是新医改所面对的问题。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