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的《JAMA Psychiatry》杂志中,一篇文章介绍了一项荟萃分析,以验证基线症状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对抗精神病药物药效的影响。其结果为,供所有范围精神疾病患者使用的抗精神药物可以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和患有主要阴性症状的精神病患者。
重要性:抗精神病药物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药物,它们的疗效在很多临床随机治疗中得到验证。然而我们不知道这些药物在不同基线症状严重程度时是否有效以及有效程度如何。
目标:验证基线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的对抗精神病药物药效的影响。
设计和参与者:从3项急性精神分裂症的关键随机试验(611例患者)和3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的关键试验(475例患者)中获得患者水平数据进行荟萃分析。
干预措施:奥氮平或利培酮vs安慰剂,阿米舒必利vs安慰剂。
主要结局和方法:计算基线6周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分数范围30~210)和阴性症状评价量表(SANS,分数范围0~125)的分数变化。用8个相当的混合效应模型重复计算,以验证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数变化与基线的相关性。
结果:拟合度最高的模式表明,对于两种类型的患者来说,基线症状严重程度和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线症状越严重,活性治疗药物和安慰剂疗效的差别越大。在急性治疗中,PANSS分数变化差别的平均值为:基线症状轻度患者9.5(基线PANSS58),中度患者18.8(基线PANSS75),显著患者18.8(基线PANSS95),重度患者24.0(基线PANSS116)。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病患者中,SANS分数变化差别的平均值分别为:中度患者1.7(基线SANS70),重度患者9.7(基线SANS85)。
结论:我们可以认为针对所有精神疾病严重程度的患者使用的抗精神药物可用于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病患者。对于症状最轻的精神病患者,临床医生需要注意对于这些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症状的改善获益更少,然而不良反应的风险不变。另外,临床医生也应注意抗精神病药物除了治疗本研究所关注的症状外,还可以预防患者疾病复发。
(选题审校:周俊文 编辑:余睿智)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