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洛替尼可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化疗方案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2015年9月发表在《Ann Oncol.》的一项由中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表明,在EGFR突变阳性的NSCLC亚洲患者中,一线厄洛替尼治疗能使患者的PFS获得更显著的改善。
背景:3期随机开放标签的ENSURE研究评估了一线厄洛替尼vs吉西他滨/顺铂(GP)治疗中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有效性。
患者和方法:≥18岁的组织学/细胞学证实为IIIB/IV期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和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评分为0~2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接受厄洛替尼(口服;150mg每天一次,直到疾病进展/不可接受的毒性)或GP(G:第1天和第8天静脉注射1250mg/m2(3周一个周期);P:第1天静脉注射75mg/m2直到4个周期(3周一个周期))治疗组中。首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其他终点包括客观应答率(OR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结果:总共217名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厄洛替尼组110人,GP组107人。研究者评估的厄洛替尼组vs GP组的中位PFS为11.0个月vs 5.5个月(风险比HR,0.34;95% CI,0.22~0.51;P<0.0001)。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中位PFS也与上述相一致(HR,0.42)。厄洛替尼组vs GP组的中位OS为26.3个月vs 25.5个月(HR,0.91;95% CI,0.63~1.31;P=0.607)。厄洛替尼组和GP组的ORR分别为62.7%和33.6%。厄洛替尼组和GP组的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AE)的发生率分别为2.7%和10.6%。最常见的≥3级AE为厄洛替尼组的皮疹(6.4%)、GP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5.0%)、白细胞减少症(14.4%)、贫血(12.5%)。
结论:结果证实,在EGFR突变阳性的NSCLC亚洲患者中,与GP相比,一线厄洛替尼治疗能使PFS获得更显著的改善。
(选题审校:张萌萌 编辑:吴刚)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