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药物所带来的出血性长期风险是治疗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2015年12月发表在《Ann Pharmacother》的一项在美国开展的研究表明,医院参与网络指标可优化住院病人抗凝药物相关出血的管理。
背景:大学健康系统联盟(UHC)——一个全国医院参与网络(HEN),建立了健康系统指标以评估和改善护理质量。2012年,为住院病人抗凝药物出血开发了一个指标。还未评估过这一指标作为改善抗凝护理的效用。
目的:通过使用针对住院病人抗凝药物相关出血的HEN指标,鉴定改善抗凝安全性的可能性。
方法:这是一项针对假定住院病人抗凝药物出血鉴定患者指标的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评价记录以确定抗凝药物出血并鉴定出血位置和严重程度。使用结构化流程以评估出血可预防性,随后鉴定改善护理的机会。每次出血由2名研究者评价。
结果:85.9%(61/71)确定有抗凝血药出血,肝素输注是最常见的抗凝药物。患者主要接受药物治疗,平均年龄72.7±15岁。最常见的出血位置是胃肠道(24.6%)和腹膜内(21.3%)。60.7%(37/61)发生大出血。18%的病例(11/61)中抗凝药物出血是可预防的,肝素方案不依从性是最常见的可预防的出血原因。认识了改善肝素输注治疗的几个机会,实施了改变方案。
结论:UHC指标大部分时间里精确地获得了住院病人抗凝血药相关出血。针对抗凝血药相关出血的UHC指标可以作为旨在医院抗凝药物安全使用的健康系统总体规划的一个有用部分。
(选题审校:董淑杰 编辑:丁好奇)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