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房颤患者都需要服用抗凝药物来预防缺血性卒中。2016年2月发表在《Stroke》的一项由丹麦和英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房颤患者颅内出血后使用物抗凝药对住院费用的影响。
背景和目的:颅内出血(ICH)是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治疗最可怕的不良事件。ICH后恢复口服抗凝药治疗的卫生经济方面的情况还是未知的。本研究的目的为评估两组房颤患者(ICH后存活的第一个90天)发生ICH后与血栓栓塞和出血相关的住院费用,这两个患者组分别为ICH后90天内恢复华法林治疗组和终止治疗组。
方法:我们链接到丹麦全国登记的回顾性数据,从而确定出1997年1月1日~2011年4月1日间发生ICH的房颤患者。ICH发生后的90天开始研究。使用Kaplan-Keier法评估死亡率。通过与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丹麦诊断相关组价目表代码相链接,需要住院的血栓栓塞和出血的发生率用于评估住院费用。通过校正了组间基线特征差异的回归分析评估恢复华法林治疗对平均3年住院费用的影响。
结果:入组阶段,2162名患者发生了ICH。1098人存活了第一个90天,并纳入到分析中。其中,267人恢复华法林治疗。恢复治疗显著降低住院患者平均3年的住院费用,达1588美元(95% CI,-2925美元至-251美元),并与每位住院患者较少的住院天数显著相关[-4.6天(95% CI。-7.6~-1.6)]。恢复治疗对每位患者住院费用的边际影响为-407美元(95% CI,-815~2美元)。
结论:房颤患者发生ICH后90天内恢复华法林治疗与平均住院费用的降低相关。
(选题审校:易湛苗 编辑:吴刚)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