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医院挂号看病难,已经成为当前医疗资源运行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为此,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启动了“小病到社区大病上医院”落地计划,今年年底前将制定完成分级诊疗办法,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对此,市民有何反应呢?决定大家是否前往社区医院看病,到底是观念问题,还是其它因素?
调查显示:近七成网友认为小病应选择社区医院
近日,媒体联合开展问卷调查显示,78 .95%的网友均表示曾到社区医院就诊,69 .17%的网友认为小病应选择社区医院。
调查显示,91.75%的网友称其居住地附近都有社区医院,其中81.31%的网友表示社区医院离他们很近,前往方便,仅有14.51%的网友称离社区医院有点远,需开车或坐车前往。
78 .95%的网友表示曾到社区医院就诊,且有69 .17%的网友认为普通感冒发烧时可选择社区医院看病。由此可见多数网友并不排斥社区医院,但同时也显示至少小病小灾时,人们才会考虑社区医院。
医疗水平和医疗设施依然是决定大家是否选择社区医院的重要因素,约有64 .53%的网友持上述观念。对于希望社区医院提供何种服务,13 .64%的网友希望社区医院能提供基础医疗服务,11 .20%的网友望能在社区医院购买平价处方药,10 .67%的网友认为社区医院应提供日常保健及健康咨询服务,8 .94%的网友则希望有体检服务,8 .74%的网友觉得应提供急救服务,8 .24%则希望有家庭出诊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
不过,有趣的是,社区医院所称收费比大医院更便宜的说法,似乎在网友这里并未得到认可。问卷调查显示,37.96%的网友认为社区医院收费跟大医院差不多,34.55%的网友则认为比大医院便宜。
小病进社区再度成为话题。记者近日走访了包括珠海市香洲、吉大、拱北和前山等多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发现多数社区卫生服务站声称门诊量情况“还过得去”,仅个别表示情况一般。但与此同时,记者也发现大部分受访市民无论大小病仍愿意首选大医院。因为大医院的设备齐全先进,医生通过诊治会发现原因。如果到社区医院未必会检查出原因耽误病情。
不过,也有小部分市民称会到自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诊。市民周小姐表示,一般的感冒发烧都会到社区医院,离家近而且又便宜,“医生给的药都是散装的,三四天的分量,不会像大医院给的一整盒,浪费钱。”市民愿意选择到社区医院是因为社区医生一直是自己固定看病的医生,了解并全面掌握自己的病情,比较放心。“虽然社区医院的设备没有大医院齐全,但医生看病时会通过传统的望闻问切的方式,让我觉得更彻底更专业。”周小姐说道。
就诊人数不多 看小病患者居多
记者随机走访了翠香、柠溪、吉大、关闸、前山和翠微几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发现多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就诊人数并不算多,几乎都是随到随看,没有出现排队就诊等情况。
在吉大社区卫生服务站、翠香街道青竹社区卫生服务站、前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翠微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介绍,每天就诊的人数至少在20人左右,虽然有时候人数会多一些,但不会超过百人。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翠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规模相较于其它社区卫生服务站更大,因此前来就诊的患者也更多。据其负责人黄主任称,每天大概有30 0人前来就诊。而记者在现场也看到,确实有不少周边居民前来看病。
除了就诊人数外,前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患者多是看诸如感冒发烧、按摩理疗、不太严重的外伤等。此外,还有一些居民前来代煎中药等。
患者多为小孩与老年人
来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的,多为周边附近居民。而自称经营了20多年的前山社区卫生服务站表示,还会接待来自坦洲等地的患者。不过,这些看病的居民当中,小孩与中老年人居多。
此外,位于城中村的居民多愿意前往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而生活环境及条件较好的区域,则更愿意到大医院看病。
硬件设施及就医环境是大家不愿去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也郁闷于经费有限,既难以购进先进设备,也难招聘更多医生和专家。一些受访社区卫生服务站表示,其实虽然自家规模较小,各方面与大医院都有差距,但满足普通医疗需求完全没问题。
硬件设施能做风险系数不高的小手术;无医保很“吃力”
在翠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兴华路)的规模相对于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大,其是一栋7层的大楼,里面有分门诊部和住院部,四楼为住院部,五楼预防接种室还有小型的游乐设施并且提供儿童玩具。
“每天大约有300人就诊。”该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医生多为40~50岁的医生以及退休医生。“我们有全自动生化仪、D R数码拍片机、B超、心电图等。”该负责人表示,这些硬件设施能够做磨伤、缝针等风险系数不高的小手术。
没有医保定点的关闸社区卫生服务站显得较为“吃力”。据了解,关闸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南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下属机构,因为没有医保定点,市民无法通过刷医保卡支付医疗费用,导致就诊人数不多。且关闸社区卫生服务站规模不大,也不是一个整体的医院门诊,其在同一条街道上分设了四个科:口腔科、内科、妇科和输液室,给病人看病带来了诸多不便与麻烦。
市卫计局:就医观念难以改变 基层医疗方案正征求意见
“主要还是就医观念难以改变。”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珠海曾在改变人们就医观念上做过不少努力,但从目前来看,成效并不大,这也说明了短期改变观念不现实,因此需要一些强制措施。比如像有些城市,采取公立大医院只开设专家门诊,想看普通门诊的患者只能前往社区医院等。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珠海也在酝酿出台如何发展基层医疗的相关方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阶段。此外,还将与社保部门进行沟通,探讨比如提高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后的报销比例等措施,吸引更多患者前往社区医院就诊看病的可能性等。
潜在新政推行尚缺“土壤”
依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今年年底前国家即将制定完成分级诊疗办法,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同时,选择部分城市开展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
这一此前未被重点推行的改革即将全面铺开。从目前来看,确实还缺乏能令政策得以顺利推行的“土壤”。
以华南某市的一个政策为例,该市正在提倡“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依照这一政策,该市病人的病情能在基层解决就首先考虑留在基层医院就诊;如果基层医院解决不了,再转到大医院;当病人进入康复期、恢复期,该市还会根据病情需要由大医院转入到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而实现“双向转诊”。而推行上述模式的法宝,则将来自医保的杠杆,即医保在基层提高报销比例,而在大院报销则降低比例,此外,经过“基层首诊”后转去大医院的病人,医保统筹支付比例也将比直接到大医院的支付比例高。
医保的杠杆作用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有待观察。
同时,众所周知,优秀的全科医生的保有量,是被业内视为分级诊疗的一个前提条件。目前全科医生资源缺乏。当然,面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已经于2010年发布《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该规划已经提出“到2020年培养30万全科医生”的目标。但培养后的全科医生能否当即胜任,也面临挑战。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