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发达国家,社区医疗是主力。目前我国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家门口看病的条件已经成熟,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老百姓的观念也要转变。
初衷:实现“零距离”服务
社区医院也叫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是方便社区居民看病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承担居民一般疾病诊疗、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
以长沙市为例,社区医院的布局基本上可以满足居民下楼步行10分钟左右就可以找到社区医疗机构,享受到医疗服务。而且,社区医院不存在排长队的现象,可为居民节省看病时间,收费也不能超过一级医院的收费标准,平均门诊费用(包括开药)约为50元左右,便民优势非常明显。
现状:居民在家门口看病“不放心”
政策上的支持,资金上的扶持,加上双向转诊、家庭医生联系制度、“社区首诊制”等优惠政策一个接一个实行,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社区医疗的“春天”到了。而事实上,“春风”一直在吹,但是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长出“新叶”的速度仍然十分缓慢。
患者的态度很明确,宁愿去大医院花时间排队,也不去社区医院治疗。
“不管什么病,只要进了门,先给打上一瓶水。”彭先生是一名退休老医生,曾有一家社区医院请他去坐过诊,跟他一同坐诊的还有其他两位年轻的医生,他发现,只要有患者来看病,那两位年轻医生都会建议输液。后来他还去了其他几家社区医院坐诊,发现输液在社区医院是普遍现象。
彭先生认为,社区医院输液多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医生对自己的问诊水平不自信,怕开的药没效果,直接输液通过抗生素的作用见效快,二是输液的收费高于吃药的费用,利润空间要大些。
迫于经济压力乱开药,为居民诟病,导致门诊量下降,使得社区医疗机构前行缓慢。医疗水平低和医疗设备差,也是社区医疗机构前行缓慢的主要原因。
“社区医疗机构毕竟带有公益性,不能以牟利的心态来经营。” 民营社区卫生机构创办者成扶真清楚目前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前行缓慢的现状,他同样看好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来势。作为民营资本试水的社区医疗机构,不赢利肯定不行,但成扶真有他的生意经:树口碑,薄利多销。
出路:全科医生是关键
虽然社区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持有“不放心”的心态,使得社区医院一直没有真正的“火”起来,但是大医院一号难求,费用偏高的现实,使得不少社区居民在面对常见病、慢性病时,纷纷走进社区医院的门槛,却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发展的最好机遇,社区医院如何实现叫好又叫座的目标。成扶真认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是关键。
“社区医生,并不需要太多的专家,但必须有全科医生。”成扶真认为,全科医生的概念,就是综合性的医生,既懂内科,也懂外科。“目前,我国十分缺乏全科医生,这是制约社区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瓶颈。”成扶真说。
陶医生透露,目前社区医院的医生多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像他这样的退休医生,二是一些普通医学院培养的年轻医生。“退休的老医生,工作时多数为一家医院的专科医生,虽然说医学是相通的,但是并不是每个医生各个科别都懂,而普通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不仅沉不下心来,由于缺少丰富的临床经验,诊疗水平很难得到提高。”陶医生说,这也是居民们“不放心”的主要原因。
“这两年的扶持政策力度很大,但是考核也越来越严格。”成扶真告诉记者,考核细化人员、设备等各项工作,这将促使社区医疗机构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但他同时建议:要严格推行社区首诊制。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