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星夜赶建多家方舱医院,希望解决患者太多医院收治容量有限的难题。那么,问题来了:方舱医院都收治哪些患者?方舱医院的收治能力能否赶上疫情加剧的速度?方舱医院内床挨着床,会不会有交叉感染的风险?
2月5日,王辰做客《新闻1+1》栏目,就以上热点问题,接受了白岩松的专访。
一、武汉的防疫形势如何?
王辰:可以说形势严峻。大批患者未能及时收治到医院中。而这批患者在社会上流动、在家里居住,会造成社会和家庭成员的进一步感染,这是加剧疫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一方面,响应号召市民留在家中不外出。另一方面,这又会增加家庭成员感染的风险。怎么看这个矛盾?
王辰:破题的关键在于将已经诊断的轻症病例及时收治到医院,集中收治和隔离,避免与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接触。而已经感染的患者中,轻症患者的移动性更大,在社会上造成感染的几率更大。目前对于这类患者的收治力度,是不够的,有限的床位主要用于收治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大量的轻症患者未被收治的情况是存在的。
三、“方舱医院”的初衷是什么?能发挥多大作用?
王辰:我们要想办法扩充收治容量,前期采用了建设定点医院的办法,但是容量十分有限。事实上,如果我们借用一些大型场所收治病人,尽管医疗条件不完善,但容量很大,就可以很快解决大量床位不足的问题。由于大量的轻症病人流动性强,因此方舱医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收治这些病人,既能让他们得到医治,又能跟家庭社会隔离开,是解决传染的关键举措。
四、方舱医院收治哪些病人?
王辰:高龄患者、有基础合并症的患者、容易加重的,不往里收。方舱医院是轻症患者的社区,一般大约经过2周治疗,有望使病毒消失。方舱医院能给轻症患者提供需要的医疗照顾。
五、方舱医院会否有新的理念在里面?
王辰:方舱医院可以被看作是“诺亚方舟”上的一个“舱位”,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改动,能够最快地扩大收治容量。这里主要对轻症患者进行简单的诊疗和照顾。一旦发现病情加重,可以随时送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及时得到救治,形成一个有序的层级。目前最重要的是执行的问题,现在看来执行得很快。
六、公众对方舱医院的安全性表示担忧,如何看待?
王辰:这些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轻症患者可以自理。从病症的角度看,轻症患者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需要得到的治疗强度不大,二是他们需要和社会及家庭隔离开,方舱医院刚好是“对症下药”。在我看来,床位多,人多,还需要大家共同理解和帮助,在方舱医院里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病友之间的互助,这些担忧就可以解决。现在是共克时艰,都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
七、如何做到确诊“快而准确”?如何避免疑似病例进入方舱医院?
王辰: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才可以进入,而且高龄患者、有基础合并症且有加重可能的病患,不会被收入,可以说是轻症患者的“社区”。这不是“至善之策”,却是可取之策、现实之策。
八、目前是否有了更成熟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式?
王辰:检测方式还主要是对病毒核酸的检测。虽然不同企业不同检测试剂的精准度参差不齐,但总体上检测能力在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患病者都能够检测出核酸呈阳性,核酸对于真实病例的检测率不过30%~50%。我建议,在武汉这样疫情较重的地区,有流行病学史同时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应该可以列为临床诊断病例。
九、如此大密度的患者出现在方舱医院中,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会否增加?
王辰:对医护人员还好,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与病房以及ICU是一样的,都是在一个共同的污染的环境中,防护条件是一样的。由于这些轻症患者都核酸检测呈阳性,属于同一种病毒,因此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
十、在疫情没有迅速加剧的前提下,方舱医院能否满足需求?
王辰:目前确切的感染人数,还未可知。我们希望加上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收治能力能控制在2万。如果社区交叉感染问题不解决的话,确诊人数还会进一步上升。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实现方舱医院的初衷,即“应收尽收”,将社会上的传染源收治到医院中,减低社区和家庭的传播,进而降低整体的患病人数。这需要得到民众的认同,特别是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十一、目前,我们是否朝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方向前行了?
王辰:方舱医院正在“应收尽收”的努力中,同时还应该提高核酸检测的能力和容量。目前,核酸检测的数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需要看到,目前增加的病例数并不是实际增加的病例数,而是核酸检测出的确诊病例数,并非所有被吸纳的数字都是被检测出来的。因此,报道的新增病例数是新增确诊病例数,很可能还有存量,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问题。
十二、对于疑似病例,目前是否也找到了有效的办法?
王辰:从制度设计上看,疑似病例要求当天隔离。我们希望疑似病例,没有接受核酸检测的患者,尽快接受检测。而疑似病人现在又分出一类,即“临床诊断病例”,也就是在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与确诊病例高度吻合。
十三、特效药何时出来?是否已经有针对性治疗方案?
王辰:要想战胜疫情,有两条工作主线。一是防控和医疗,二是科学研究。面对这个新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必须认识它的规律,对症下药,科学应对。根据前期的结果,大家对瑞德西韦抱有比较大的希望,其他药物包括中药,我们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来确定其疗效。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个例的药品有效与否,不是科学结论,一定要进行临床实验。
十四、何时会出现“拐点”?
王辰:现在疫情的底数并不清楚,判断根据不足。此外,现在社区和社会上未能进行隔离的病人,对家庭和社会的传播威胁性还是很大。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管控,这个“拐点”无法预测。此外,病毒还有可能不断变异。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出现在人体中的,它还有不断变异的可能,具体表现在传播性和致病性上,这也无法预期。此外,人员流动、天气变暖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愿疫情早日结束,你我都平安相见!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岁月静好的日子不会太远!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央视新闻。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整理,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一文回顾白岩松对话王辰院士:方舱医院靠谱吗?疫情何时现“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