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砍医生陶勇:这些年变得越来越胆小了…
2020-05-08
566

1月20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倒在血泊中,两周后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近日,陶勇医生在某访谈节目中直言,这些年变得越来越胆小了,经历这次事件后,自己可能会变得更胆小,并拒绝有可能闹事的患者。陶勇医生的此番话令人心疼,也发人深省:到底是什么让医生们开始变得胆怯?如果我们再拿不出保护医生的有力举措,变“胆小”的医生无疑会越来越多!
 
“费了那么多功夫给他治好后,他就来杀你了”
 
人如其名,陶勇医生此前并不胆小,而是一位医德与医术兼具且勇敢的医生。据公开资料显示,陶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其师从眼科权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黎晓新教授,擅长疑难重症葡萄膜炎的诊治,发表90余篇SCI。此外,据媒体披露,陶勇不仅兢兢业业地钻研业务,为患者做手术,而且经常帮助患者,包括节省医药费、组织盲童演出等事迹不胜枚举。
 
可就是这样一位好医生,遭遇了患者无端报复事件。据悉,伤害陶勇医生的患者,其病情让“十个医生九摇头”,但陶勇在复杂手术面前没有退缩,通过精心治疗,让该患者获得了几乎最佳的治疗效果。但“费了那么多功夫给他治好后,他就来杀你了”,这样的结局,无疑让陶勇医生变得更胆小,也让许多勇敢的医生们变得胆小。
 
陶勇表示,该患者一出生就患先天性视障,多年来饱受歧视,找工作不易,生活更是艰苦,患者希望手术能为自己带来光明,并重新获得尊重,这导致他对手术的结果期望过高,不相信医生给予他的就是最好的结果。他的要求虽然过于苛刻,但在病人当中却是一种普遍心理,这种过高的期望心理与医学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形成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也使医患互信难以建立。
 
医患没有信任 一切为零
 
近年来,不信任医生似乎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心态,相互怀疑成了医患间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患者选择信任医生,当然会存在一定风险。但不信任医生的风险则更大。当患者时时防范医生时,医生的诊疗会趋于保守,甚至将不同的方案和盘托出,让患者自己选择,最终治疗效果未必最佳。但当医生感受到患者的信任后则不同,医生没有后顾之忧,诊疗方案就会更加有针对性,也更愿意为患者冒险选择最佳诊疗方案。
 
白岩松曾言:“我一直弄不明白一件事儿,医患关系真恶化的话,究竟是医生倒霉,还是我们?谁假如一辈子都可以不做病人,那就继续妖魔化医生。但如果我们对医生的苛刻,超过了医学作为科学所能承载的范畴的时候,医生就不敢再去冒任何风险去抢救任何病人,一切都安全第一,那将是我们生命历程中最大的不安全。信任医生,才有值得信任的我们未来的医生。”
 
陶勇医生的心路历程值得医患双方思考。就患者而言,选择信任医生才能在诊疗中获得医生最大的帮助。而重拾信任,医疗体制改革以及医生的人文教育和患者教育缺一不可。
 
重拾信任过程中 也请拿出保护医生的有力举措
 
被砍50天后,3月10日,陶勇医生曾在微博发文,呼吁安检措施能在医院落地。
 
重拾医患信任必不可少,但这需要很长时间。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关部门拿出保护医生的有力举措,不让医生们变得越来越胆小。
 
希望安检措施早日在医院落地,也希望有更多的措施能让医生安心诊疗,不用担心有人会在背后捅一刀!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陶勇医生变得更胆小?医患相互信任最重要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