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2003年非典暴发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依然暴露出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的薄弱环节。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大内科主任孙铁英在在全国政协体育、医药卫生界委员联组讨论会上提出,建立国家层面的医生直报制度尤其关键。
孙铁英:建立临床医生直报制度
2003年,孙铁英参加了抗击非典的工作,其间参与不明原因肺炎直接报告系统建设;2019年,她参加了国家卫健委鼠疫疫情应急处置和防控专家组的工作;2020年,61岁的她毅然奔赴抗疫最前线,参与了武汉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对于重大急性传染病的防控,时间极为重要。在这次讨论会上,孙铁英提出,建立国家层面的医生直报制度尤为关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条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
因此,为了能在第一时间采取传染病防控措施,孙铁英建议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临床医生向国家卫健委直接报告的制度,国家卫健委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甄别并及时应对。
此外,对于重大急性传染病防治工作,孙铁英建议,一方面,应建立规范的重大急性传染病诊断方法,提高快速核酸检测能力。对于有一定传染风险的地区,要大量增加检测试剂、检测仪器和检测人员,提高检测和诊断的能力。
另一方面,针对降低医护人员被传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等,要抓紧研发传染病接诊、核酸检测和护理机器人,提升传染病诊疗能力和效率。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效率需提高
基层传染病信息的上报一般有两种办法:
第一,通过卫生防疫系统的固定监测点上报信息。比如在流感高发季到来之前,很多医疗机构会设定发热门诊的监测点,当流行性感冒、发热病人大量增加时,就需要警惕可能到来的流行性感冒疫情。
第二种就是在非典之后建立起来的直报系统。当基层发现了某种传染性疾病以后,就可以直接报到当地疾控系统,然后省市疾控系统又可以快速地向上级报告。
尽管如此,此次疫情也反映出网络直报系统的效率仍然需要提高。除了孙铁英委员提出的建立医生直报制度,其他一些专家对此也作了提议。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李为民建议,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直报系统及长效机制,让广大医疗机构可以将一线发现的可疑线索快速直报,起到早期预警作用。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建议,要改善和加强传染病上报、监测机制,更及时地上报汇总各地疫情信息,更好地实现一线医生的直报。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孙铁英:应对重大传染性疾病,建立国家层面的医生直报制度尤为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