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办医细则有待落地 积累经验打造医疗品牌
2014-08-04
495

最近两三年,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这些政策无疑是好消息,但社会办医仍面临诸多门槛。社会资本办医政策框架已建立,但是还有很多的关键环节有待落地,比如行业的准入,人才的释放以及市场空间扩大等。细则如不落地,犹如“玻璃门”把好政策挡在门外。

行业准入要打破现有僵局。政策上虽然说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放宽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门槛,事实上很多地方没有细则。

民营医院在审批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门槛,比如在医疗机构的数量设置上,或者相互之间的距离上都有一定限制,而这些限制都是不应该有的障碍。政府应该放开审批程序,把过去“串联式审批”变成“并联式审批”,各个部门同时办公,缩短审批以后对于释放资本活力有重大作用。

人才管理死板流动性需加强。以我国对于医生的执业地点管理为例,公立医院基本都是全职医生,很少在公立医院见到兼职的医生,国际经验则并非如此。应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在一家医院全职或者兼职都可以。

目前我国对医疗人才管理非常死板,用一个模式管理医生,而医生的资源是医疗行业的核心资源,如果人才不能释放整个行业很难发展起来,民营医院没有人才就发展不起来。

开放市场空间给民营医院机会。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定位应该有差异,由公立医院来保证基本医疗,民营医院走高端路线。

但是由于财政投入以及其他的定价政策不到位,导致特需医疗服务主要由公立医院来做,压缩掉了民营医院的发展空间,导致数量众多的民营医院打擦边球,靠欺骗、医疗欺诈来生存。此外,在医保定点上对民营医院也略显不公,民营医院很难获得医保的认可,或者需要经过很多年的考察才能进入。

总之,政策虽然有了框架,但是没有细则,导致了政策没有落地。民营医院非常期盼尽快让政策落地,有了实施细则才能快速发展起来。

社会资本办医是大趋势,很多社会资本都在瞄准健康服务产业,希望进军这个领域,能够在这个产业有所发展。但是,投资者一定要有长期的心态,不能追求赚快钱,希望圈钱上市再卖掉。要认识到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这个行业本质上是为了治病救人,不能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医疗是个晚熟的行业,需要有耐心等待,也许培育周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国外很多著名医疗品牌都在百年以上,几代人积累才能创建一个医疗品牌,未来的市场空间巨大,但是投资需谨慎。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