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病例系列已经证实了COVID-19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2020年7月,中国学者发表在《Ann Intensive Care》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描述了中国武汉COVID-19的临床结局。
背景:2019年12月以来,中国武汉最先出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造成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新冠肺炎)的暴发,并已扩散至全球。已有研究描述了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然而,造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院内恶化和较差预后的风险因素尚未很好地确定。
方法:在这项回顾性、单中心队列研究中,纳入了2019年12月29日~2020年2月28日武汉传染病医院中的1190名实验室证实为新冠肺炎且确定了结局(出院或死亡)的成年住院患者(≥18岁)。末次随访日期为2020年3月20日。从电子病历记录中提取包括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信息及治疗的临床数据,并进行了比较。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用于探讨与院内恶化和死亡相关的可能预测因素。
结果:本研究纳入了1190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患者中位57岁(IQR,47~67)。262名患者(22%)入院后进展为重症。多变量逻辑回归证实,入院时SOFA评分较高(对于恶化:每增加1分的OR,1.32;95% CI,1.22~1.43,P<0.001;对于死亡:每增加1分的OR,1.30;1.11~1.53,P=0.001)、淋巴细胞减少(对于恶化:OR,1.81;1.13~2.89,P=0.013;对于死亡,4.44;1.26~15.89,P=0.021)是从非重症进展为重症的院内恶化和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入院时D-二聚体高于1μg/L(OR,3.28;1.19~9.04;P=0.021)、白细胞减少(5.10;1.25~20.78)、血小板减少(8.37;2.04~34.44)和糖尿病史(11.16;1.87~66.57;P=0.008)也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院内死亡风险较高相关。重症存活者从疾病发作到非侵袭性机械通气的时间间隔短于非存活者(10.5天(IQR,9.25~11.0)vs 16.0天(11.0~19.0);P=0.030)。糖皮质激素治疗增加由非重症向重症的进展风险(OR,3.79;2.39~6.01;P<0.001)。抗病毒药物给药,尤其是奥司他韦或更昔洛韦,与重症患者死亡风险降低相关(OR,0.17;0.05~0.64;P<0.001)。
结论:入院时SOFA评分较高和淋巴细胞减少可预测非重症患者在院内进展为重症。入院时D-二聚体增加、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糖尿病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奥司他韦或更昔洛韦给药对于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具有获益。
(选题审校:徐晓涵 编辑:丁好奇)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此研究纳入武汉单中心一个医院在中国暴发疫情早期的患者,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建议后续进行多中心的大规模数据分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Ann Intensive Care. 2020 Jul 31;10(1):99.
Clinical outcomes of COVID-19 in Wuhan, China: a large cohort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