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肿瘤领域最顶级的盛会——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CSCO)2020学术年会,于9月19日~9月26日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大咖齐聚,共话肿瘤,如今已经落下帷幕。
不少肿瘤科医生,既没有机会到CSCO 2020大会现场与同道切磋技艺,也没有时间紧跟大会节奏时时线上观看专家们的精彩演讲。
不过,大家既不用懊恼,也不用嗟叹,优医迈将为您细细盘点CSCO 2020大会期间的硬核干货。
一 免疫治疗领域的硬核内容
于金明院士:免疫治疗的10大挑战
于金明院士高度评价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称“免疫治疗和联合治疗必将颠覆传统的治疗理念,对治疗产生革命性贡献”。不过,免疫治疗前景虽然很好,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于金明院士以“免疫治疗的十大挑战”为题,对肿瘤免疫治疗未来方向给出了指引。他指出,目前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面临以下10个问题:
1、存在肿瘤异质性;
2、治疗耐药;
3、缺乏明确预后预测标志物;
4、临床前模型的临床免疫转化能力有限;
5、目前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上普遍没有考虑到器官的特异性与治疗;
6、疗效评价标准不明确;
7、免疫治疗应用巩固和维持的时间尚无定论;
8、联合治疗优化模型有待探索;
9、免疫治疗毒副作用的挑战;
10、类固醇及抗生素对免疫治疗的疗效会产生影响。
王洁教授:替雷利珠单抗+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明显优于化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报告了替雷利珠单抗+化疗vs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期研究的结果。
该项国内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纳入360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鳞状NSCLC,可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且客观缓解率(ORR)更高,缓解持续时间(DoR)更长,安全性可控。研究结果支持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晚期鳞状NSCLC一线标准治疗新选择,且无需筛选PD-L1表达情况。
李进教授:TJ107用于中国晚期实体瘤患者的Ⅰ/Ⅱa期临床研究
在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数据专场,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报告了“评估TJ107在中国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Ⅰ/Ⅱa期临床研究”结果。
TJ107是一种长效重组人白介素7。该临床研究初步显示,TJ107可提高晚期实体瘤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量,防止T细胞效应耗竭,与免疫治疗有潜在协同效应,或能解决T细胞绝对数量减少相关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疗效不佳的问题,值得进一步开发。李进教授还表示,TJ107目前正在进行单药高剂量组的爬坡试验。
许青教授: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用于晚期结直肠腺癌肝转移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许青教授分享了“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H101联合Mfolfox6/FOLFIRI+贝伐珠单抗用于不可切除结直肠腺癌肝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为一种溶瘤病毒,可感染肿瘤细胞,在肿瘤细胞中大量繁殖,最终让肿瘤细胞裂解,并进一步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该研究结果显示,溶瘤病毒不仅可以使局部转移灶的肝脏肿块缩小,同时对结直肠癌原发灶的肿块缩小也有明显的效果。该种治疗模式未来有可能成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治疗选择。在该研究入组的20多例患者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SAE)。
周俭教授:抗PD-1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和Gemox一线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详细介绍了“抗PD-1联合仑伐替尼和Gemox一线治疗晚期和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一项Ⅱ期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案治疗晚期ICC疗效优异,ORR达80%,DCR达93.3%,而且多个DDR通路基因共突变患者应答更佳,且总体安全可控,未来期待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秦叔逵教授:抗PD-1/LAG-3双亲和重定位分子Tebotelimab用于中国晚期肝癌患者
东部战区总医院秦叔逵教授:汇报了“抗PD-1/LAG-3双亲和重定位分子Tebotelimab单药或与VEGFR/FGFR抑制剂布立尼布联合在中国晚期肝癌(HCC)患者中的Ⅰ期、开放性、剂量递增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Tebotelimab单药治疗晚期HCC,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且在前3个队列中,均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在前7例至少接受过1次肿瘤评价的患者中,85.7%达到疾病稳定,1例缩小达26.1%。
李慧教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
东部战区总医院李慧教授:就“卡瑞利珠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进行报告。
研究显示,该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肝癌,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可控,且初步疗效较好,优于目前类似研究中单用抗PD-1单抗或化疗的疗效。目前前瞻性、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研究正在进行中。
郭军教授:特瑞普利二线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报告了“特瑞普利用于标准治疗失败后的晚期尿路上皮癌Ⅱ期研究”。
研究显示,在PD-L1阳性患者中,ORR为39.6%,在PD-L1阴性患者中,ORR为16.7%。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与目前获批的同类药物一致。研究提示,在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特瑞普利单抗临床疗效有前景,安全性可管理。
张明智教授:自体CD7 CAR-T治疗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智教授:报告了“首次应用自体CD7 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的早期临床单臂、开放性研究”。
T-ALL/LBL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这一病种的治疗方案研究始终是一片“沉默之地”。将CD7-CAR-T细胞应用于8例T-ALL/LBL患者后,大部分患者的肿块缩小甚至消失,且大部分患者骨髓血液中的白血病细胞基本能够清除。7例患者发生1级CRS,1例发生CRS,没有患者发生神经毒性。
吴肖志军教授:解读Polatuzumab Vedotin联合免疫化疗方案治疗R/R DLBCL患者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吴肖志军教授对"Polatuzumab Vedotin联合免疫化疗方案治疗R/R DLBCL患者:中国多中心队列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初步数据"进行了解读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接受一线标准治疗方案R-CHOP后,仍有40~50%的患者治疗失败。治疗失败的复发/难治(R/R)DLBCL患者可选择干细胞移植(ASCT),但ASCT并非人人适用。
该研究纳入13例(R/R)DLBCL患者,2例完成了所有6个周期的治疗,2例因个人原因或疾病进展中止治疗。6例患者(46.2%))接受了Pola联合BR治疗,1例在2个周期Pola联合R方案后疾病进展,但在第3个周期开始加入苯达莫司汀治疗后获得PR。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吴教授总结道,Pola联合(B)R方案在接受多线治疗的高危R/R DLBCL患者队列中疗效喜人。
二 靶向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王潇潇教授:伊布替尼联合甲氨喋呤、替莫唑胺方案(MIT)一线治疗PCNSL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潇潇教授:汇报了“伊布替尼联合甲氨喋呤、替莫唑胺方案(MIT)一线治疗中国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Ⅱ期多中心研究”。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原发结外侵袭性淋巴瘤,预后差,现有一线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该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初治PCNSL患者的缓解率,延长缓解持续时间,改善生存。该研究预计入组33例受试者,仍在进行中。
宋玉琴教授:解读PHOENIX研究中伊布替尼+R-CHOP用于中国DLBCL患者
宋玉琴教授介绍,在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但一些中危或高危患者,如伴MYC和BCL2高表达等,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选择。PHOENIX研究是一项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旨在比较标准治疗R-CHOP+安慰剂vs R-CHOP+伊布替尼治疗DLBCL的疗效。这项全球研究共入组838例患者,其中中国患者200例。
在200例中国患者中,并未得到明显的阳性结果。但是,在后续探索性分析中,按年龄分层,在<60岁的患者中,在R-CHOP的基础上加入伊布替尼,EFS有到明显获益,并有改善的趋势,PFS和OS也有明显的获益趋势。在安全性方面,从整体人群来看,若联合伊布替尼,部分患者无法完成完整剂量周期的R-CHOP治疗,尤其是对于≥60岁的患者。但对于BCL2和MYC高表达的患者,尤其是年龄<60岁的患者,伊布替尼+R-CHOP治疗的EFS、PFS和OS均有一定的获益。
洪小南教授:全面解读GALLIUM研究中国亚组结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洪小南教授,就比较了奥妥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初治滤泡性淋巴瘤(FL)有效性和安全性的GALLIUM研究的中国亚组分析结果,进行了解读。
我国的FL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具有反复复发和进展的特点。早期疾病进展(如POD24)的FL患者亟需更好的治疗手段。GALLIUM是在全球开展的一项III期随机对照研究,中位随访时间已经超过了6年(76.5个月)。结果显示,用抗CD20单抗奥妥珠单抗(G)替换利妥昔单抗(R),可进一步改善FL患者的结局。GALLIUM研究入组了58名中国患者。中国患者的数据与全球数据相似。
三 大礼包派送:CSCO 2020干货盘点精美PDF文件
此外,“CSCO 2020重磅信息盘点”,还将制作成排版精美的PDF文件,方便您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随时慢慢研读。
即日起,只要在优医迈微信后台留言“CSCO 2020“+您的优医迈注册邮箱,并用微信绑定账号,客服人员将在会后将PDF文件发到您的邮箱。
别忘了索要大礼包——“CSCO 2020干货盘点”精美PDF文件!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