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门合力助力精神专科升级 “心灵卫士”将迎来春天
2020-10-28
443

随着现代化快节奏生活的来临,精神疾病患者逐渐增多,轻微症状的患者数量更是日趋上升。然而,我国精神科医护人员却严重短缺,据相关数据显示,注册精神科医师只有2.05万人,护士3万人。平均10万人中有1.5名精神科医生、2.2名护士,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精神科医护者短缺,培养“心灵卫士”成当务之急。

 

好消息来了!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精神专科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要加强精神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并从职称晋升、薪酬保障等多方面增强精神科医务人员职业吸引力。

 

鼓励精神科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精神专科诊所

 

《通知》要求,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借力社区医院建设工作,在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开设精神心理门诊。

 

鼓励社会力量开设精神心理门诊,面向基层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康复等服务,补齐基层精神专科医疗资源短板。鼓励符合条件的精神科医师,全职或者兼职开办精神专科诊所。

 

高级医疗人才独立或者兼职开办诊所,在多点执业的路径中最值得提倡,不但可以激发当事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社会影响力得到充分释放,还可以契合既有的精神科医生和家庭签约的政策趋势,实现优质资源的基层化和基础化。

 

培养精神专科师资力量和骨干人才

 

《通知》表明,力争到2022年,精神科医师数量增加至4.5万名,提升至3.3名/10万人口;到2025年,精神科医师数量增加至5.6万名,提升至4.0名/10万人口。

 

同时,加快推进国家精神医学中心、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和精神心理疾病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发挥各中心的技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精神专科领域医疗、教学、科研等综合能力,提供精神专科重大疾病、疑难复杂疾病和急危重症诊疗服务,培养精神专科师资力量和骨干人才。

 

统筹完善精神类医疗服务价格管理 破解“治病不挣钱”的难题

 

行业人士指出,精神病院一面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一面需要自负盈亏,在同时受到医疗报销等诸多政策限制下,精神病院的发展举步维艰。“治病不挣钱”几乎是大多数医院的难题。

 

《通知》强调,将精神类、心理治疗类医疗服务价格纳入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统筹考虑。

 

按照服务产出、劳务投入等整合归并相关价格项目。完善按床日定价政策。实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时,重点调整包括精神、心理治疗在内的技术劳务项目价格。做好价格调整、医保支付和医疗控费等政策衔接。

 

精神科医生地位待遇将提高

 

近年来,有不少精神科医生、护士在改行跳槽。一位医生称,自己所在医院在三年内就有10多名医生离职,护士跳槽的更多。而且跳槽的都是些骨干医生,培养一个成熟的精神科医生至少要十年以上时间。

 

《通知》称,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工作中,要充分考虑精神科工作特点和技术劳务价值,向精神科医务人员适度倾斜。同时,要为精神科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条件,缓解医务人员压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切实保障精神专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增强精神科医务人员职业吸引力。《通知》要求,要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通知》还指出,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会同中医药主管部门在2020年10月底前,制定本区域加强和改善精神专科医疗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

 

精神科医师“难”在方方面面

 

难处之一:经常被质疑心理有问题

 

精神病人难免遭遇冷眼相待,精神科医生的处境也不乐观。天天跟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打交道,很多人对精神科医生、护士都有一些偏见,经常会被人怀疑心理肯定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

 

有医生表示,自从大学毕业后当了精神科医生开始,同学间的问候竟是“最近你还正常吗”。还有医生表示,自己相亲了十几次,一听自己的精神科专业后,有一半的姑娘是“哦”了一声,然后再也没有反应。

 

一位精神科医生称,自己经常被问,会不会被精神病人传染;自己有没有精神问题……这位医生开玩笑说,就因为这样的担心和怀疑,自己也是苦苦努力5年才终于结婚成家。

 

难处之二:效益低 待遇差

 

一位精神科主任医师说,“精神科医生待遇太差,从业环境恶劣,几乎所有的医生都遭受过病人的暴力对待。此外,社会认可度低,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做精神科大夫。”在他们医院,中级骨干医生一年的收入也就10万元左右,是同级综合型大医院医生的1/3-1/2。

 

尽管医院是在北京,病人数量相对较多,某院精神科的医生收入也只有别的同级别医院的一半。精神科医生承受的诸多压力,最终导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精神科医生是医生中的弱势群体。目前,许多医院用经济效益来衡量医生的业绩和能力,精神病人大多数是靠吃药进行治疗,收费较低,精神科医生不能给医院带来创收,所以常不受重视。

 

随着国家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中,将精神疾病列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增加财政投入,精神科医生待遇及地位的提高,精神科专业人才将迎“春风”。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职称倾斜、优绩优酬…七部门发文:这类医疗人才要迎来大发展

(3)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