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对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质、规范化培训年限、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对住院医师规培基地的认定相当严格。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详细内容。
1、规培基地认定“严”字当头,应具备三项基本条件
由于以往对规陪基地入选的门槛设置过低、认定简单粗放等问题,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培训效果,造成有些地方“有培训,欠规范,难同质”的状况,导致许多希望通过规培提高临床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规陪医师感到迷茫和困惑。因此,此次对住院医师规培基地的认定相当严格。
管理办法明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应当具备3项基本条件:为三级甲等医院,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要求,经所在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的专家委员会或其指定的行业组织、单位认定合格。达不到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要求或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的培训基地及专业基地,将被取消基地资格,并视情况削减所在省(区、市)培训基地分配名额。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同日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工作。首批培训基地名额共设450个,设在三级甲等医院,基地年度培训招收规模应不低于100人。其中,东部地区名额较多,广东40个、江苏32个、浙江28个、上海24个;四川、北京、辽宁、山东4地名额也均超过20个;西部地区除四川省(32个)外,其他省份名额相对较少。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于今年9月上旬公布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名录。
此外,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表示,培训基地的认定不搞“终身制”,将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促使培训基地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医师协会承担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的多项规培工作,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存在问题的将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将核减下一年度招收名额,直至取消基地资格。
2、培训名额分配向紧缺专业倾斜
管理办法明确,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培训名额分配方面向全科以及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以及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发达地区的培训基地及专业基地,每年应当面向欠发达地区招收一定数量的培训对象,重点向边远地区、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及其地市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在起步阶段,年招收数量原则上不低于发达地区培训招收数的10%。
管理办法明确,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住院医师培训招收、培训实施、监测评估、培训考核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培训基地应当落实培训对象必要的学习、生活条件和有关人事薪酬待遇。培训基地要将带教情况作为医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带教医师给予补贴。
3、以培养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明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是培养住院医师具备四大能力,即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教学与科研能力。
《标准》规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培养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培训年限一般为3年。培训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重点提高临床规范诊疗能力,适当兼顾临床教学和科研素养。在培训第一年能够达到医师资格考试对临床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熟练并规范书写临床病历,在轮转每个必选科室时至少手写完成2份系统病历。
34个专业的科室轮转时间分配、应掌握的内容及程度、病例病种数量等也有明确规定,强调处理好“宽基础”与“精专业”的关系。如,内科专业住院医师必须在心血管内科轮转4个月,其间管理住院病人数应不少于50例,其中全程管理不少于25例。
据了解,本次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增设并修订了部分专业,删除了原有内容中过高、过难等不合理的要求,力求使基地标准更具可操作性,使培训内容更适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要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大医院却人满为患,这是当前急需改变的现实状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百姓对基层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生水平缺乏信任。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历练,培训出来的医生在正式上岗时是否能拥有同样的水准?基层医院人才匮乏的状况是否会因此改善?让我们拭目以待!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