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材大砍价带来暴风雨 对于年轻医生的影响不止收入缩水这么简单
2020-12-08
795

继冠脉支架降到白菜价之后,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集采清单覆盖了骨科钢板及人工关节、除颤器、封堵器等,骨科创伤类单个产品最大降幅甚至达到了94%。过去多少年的积弊正在被一刀刀地砍掉。改革带来的暴风雨,却让一些年轻医生们一度感到迷茫。耗材价格大跳水后,如何体现医生价值,如何处理好医生的待遇提升问题,是绕不过的“坎”。

 

为了追赶疫情“欠下”工作量 医生们聚会也是急匆匆

 

李真(化名)是一名刚下手术台的骨科主治医生,当他出现在医院对面咖啡馆与同学们相聚的时候,是中午11点零2分。对于迟到的这2分钟,他向前来的大学同学们连说了几次抱歉。他的大学同学们也都是医生,一个是内分泌科的刘宇(化名),另一个是心内科的钱沐(化名)。他们同在南方城市的一家三甲医院工作,年龄相仿,都在30多岁左右。

 

自带“急匆匆”气质的李真和他的同学们,似乎比往年更加忙碌,这种忙碌已持续了半年。为了追赶疫情“欠下”的工作量,医院着急补充医院维持运营必须的“流水”,上半年几乎完全停摆的公立医院,从下半年开始疯狂高速运转。李真在其它城市的同学们所在医院,甚至开放了双休日门诊,还将门诊的挂号截止时间由中午11点半延长到12点。

 

即使是同学兼同乡,即使过去几年在同一家医院,李真和刘宇、钱沐的交往却不算多。因为忙碌,再加所在科室不同,几乎没有相聚的时间。最近的相聚,他们有了新的共同话题:从去年开始的国家药品带量采购和今年刚开始的国家高值耗材带量集采。他们所在的内分泌科、心内科和骨科,正是改革涉及的重点科室。

 

医生承受的不仅是收入低 还有患者的抱怨

 

对于高年资医生,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带来的影响的可能只有收入,对于已经到达职业晋升的最高点,且早已有充裕稳定生活的他们而言,即便收入减少,也不会影响生活和未来。

 

然而,对李真、刘宇和钱沐这些刚结束住院医生阶段、晋升主治医生没几年的年轻医生们,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带来的影响不只是眼下的生活,更多是未来的规划、价值观的冲击及重塑。

 

当谈到过去几个月国家集采药品进入医院时,刘宇表示,医院为了完成带量采购指标,电脑系统上总是忽然开不出原研药时,依旧有些愤怒。同时也非常迷惑,因为没有接到通知,有些药的原研药忽然就没了。

 

虽然对大部分老年慢病患者,国家集采是显而易见的好事,但影响医生的却总是那一部分“难缠”患者的抱怨。尤其是一些年轻患者,来医院要求只开原研药,拒绝接受替代方案;另外,一些收入高的老年患者,经过几个小时的挂号排队后,发现自己以前吃的原研药没有了,总把怨气发在医生身上。

 

除此之外,在疫情导致的业务量减少和改革政策冲击下,大多数医院维持运营的流水都撑不过几个月,院长们的焦虑,转化成一些医院医疗行为的改变。比如李真、刘宇和钱沐所在科室的住院时间和检查规则有了一些改变:住院时间缩短,CT检查预约时间减少……

 

医院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改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收入压力。多开一些检查,在医生看来,是为了在全年医院业务量缩减的情况下,对冲药品、耗材收入下降部分,也是医院在特殊压力之下秘而不宣的一个选择。

 

改革带来暴风雨 年轻医生们一度迷茫

 

医学院硕士毕业,进入医院,从规培医生做起,成为住院医生、主治医生、一直到副主任、主任医生、病区主任,这是任何一个医学毕业生进入医院后,唯一的一条上升渠道,也是李真、刘宇、钱沐这些年轻医生们毫不怀疑且别无选择的一条道路。

 

规培时间虽然收入低且忙碌,但也是李真最怀念的时候。即便什么都不懂,但特别积极,一心想提高技术、看好病。找到新的、好的治疗方法,李真就会给病人调整方案治疗。李真说,医生追求的就是效果好,病人功能恢复好,疼痛减少,伤口美观,微创。这也是他曾经唯一的追求。

 

医生毕竟也是普通人,再高尚的追求也会被生活磨灭。结婚、儿女教育、房贷……副主任们除了耗材以外,可以飞刀,但年轻医生们只能单靠医院的奖金,还有耗材提成。多点执业也不过是谈谈而已,医院绝对不会允许。

 

偶尔,年轻医生们吐槽或说一句狠话,大不了转行不干了,但只是说说而已,当初选择医学,总有一些坚定的东西留下。改革一下子到来,短期剧烈的纠偏、震荡,难免让这些年轻医生们一度感到迷茫。

 

下午上班的时间到来,李真和同学们结束了这短暂的相聚,匆匆回到医院,披上白大褂,继续开始忙碌的工作。

 

如何体现医生价值?

 

耗材价格大跳水后,如何体现医生价值,如何处理好医生的待遇提升问题,是绕不过的“坎”。

 

对此,专业人士建议:首先,医保部门设置集采耗材单项考核绩效,按照医院原来使用数量及医保支付金额,结合集采节约额度,拿出一部分医保资金,通过医院使用数量进行奖惩,让医院和医生分享改革的成果。

 

其次,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通过耗材集采价格的下降,抓住“窗口期”,进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可以针对单项应对耗材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最后,加快医保DRG/DIP(按照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改革,通过预付费制度改革,把降低耗材使用转化医院的内生动力,激发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

 

耗材的使用选择权,很大程度上在于医生,通过耗材的集中采购,挤压虚高定价的利益成果,让医生分享,才能更好地让这项惠民利民的成果“落地”。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耗材药品大砍价冲击下的年轻医生们

(4)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