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公立医院“国考”放榜 医务人员满意度整体偏低
2021-04-01
834

日前,国家卫健委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通报》,经过众多努力,最终完成2413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分析,并对290家数据质量存在较明显问题的医院(西医类171家、中医类119家),核减其相应绩效考核指标得分。
 
成绩揭晓 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2019年年度医院绩效考核排行榜数据看,北京协和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继2018年之后,再度位居第一和第二名。
 
从上升方面来看,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的变化幅度较大,由此前的160位上升至第91位;四川省人民医院由原来的99位跻身至58位。与之相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绩效考核数据质量显著提高
 
梳理此次考核结果数据,2019年度绩效考核数据质量较2018年度显著提高,部分指标向好趋势明显,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
 
1、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项目完整率为99.99%,较2018年提升8.41个百分点;数据准确率为98.28%,较2018年提升16.52个百分点。
 
2、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历史新高度。2019年参加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的三级公立医院为1874家,较上年增加110家,参评率达99.36%。全国平均级别首次超过3级,其中78.13%的省份平均级别达到3级及以上,获评7级的医院达到4家,新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3、临床检验可比性进一步增强。2019年96.24%的三级公立医院参加了国家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同比增长14.36个百分点,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和通过率分别稳定在73.87%、96.50%的水平,为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减轻人民群众负担打下坚实基础。
 
4、医疗服务流程持续优化。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预约诊疗率达47.26%,同比提升5.24个百分点,门诊患者预后平均等候时间为20.23分钟,同比减少2.75分钟。
 
医疗技术能力不断增强 医疗质量、安全与效率同步提升
 
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DRG组数中位数较上年增加27组,诊疗病种覆盖面逐年增加,医疗服务广度进一步提升明显。三级公立医院手术患者I类切口感染率、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中位数较上年下降。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阳性率85.36%,较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稳步提升,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情况持续向好。
 
“两个允许”政策逐步落实
 
每医师日均住院工作负担日趋下降,人员经费占比(即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同比提升0.49个百分点,员工满意度提升2.97分,反映出科学调整医务人员工作负荷,不断优化人员支出结构,为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满意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 较上年增长
 
针对此次国考新增指标“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数据显示,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耗材总收入比例为33.17%,较上年呈增长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药品、卫生材料、检查检验费用的管控力度。
 
医务人员满意度整体偏低
 
满意度方面,患者满意度稳定在较高水平,但医务人员满意度整体仍然偏低。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5.41分、91.01分,同比提升1.41分和1.01分;医务人员满意度为78.76分,医务人员积极性有待进一步调动。
 
绩效考核发现的主要问题
 
1、三级公立医院发展不充分问题逐步改善,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
 
2、住院患者跨省异地就医现象仍然存在。
 
3、临床带教师资的培养有待加强。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人数62.82万(占医师总数的69.46%),其中,接受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培训且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人数为18.56万,占比约为29.55%,与医院教育培训学员之比为1:7.42,临床师资的培训培养力度不够。
 
在医院管理者看来,每年一度的绩效考核已经成为医院运营发展的“指挥棒”,也成为悬在管理者头顶上无形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但“国考”成绩出来之后,关键是结果怎么用,这才是最重要的。公立医院要正确看待和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取长补短!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国家卫生健康委。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整理,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

(2)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