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社会时作为下级人员,工作中出现了差错而被上级领导批评,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而对刚进入医院的小医生们更是如此。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多数人是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批评。对小医生挨骂,你有什么看法?医路走来,哪次挨骂印象最深?我们应怎样处理上级的批评?
对小医生挨骂,你有什么看法?
@核战美女:我至少被骂哭过五六次,这都不算啥。有次拉钩,没能领会主刀的意思,他一个血管钳就砸到手上来了。当时疼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但不敢哭,下台后哭了个稀里哗啦。后来,看到有人因为病历不合格,主任骂着骂着直接把病历就碰到窗外了,然后想想这都算啥呀!
@蒋佩茹医生:必经之路,淡定。
@炫舞瑞:医学前辈告诉我:跟着老师做手术是持续性拉钩,弥漫性出汗,间歇性挨骂。手术台上递错了器具,如果老师批评了你,那他一定是一位脾气非常好的老师,脾气稍微差一点的老师就直接把你递错的器具给扔了。一场手术下来最生气的非手术台护士莫属。
很多人说:老师骂你,那看得起你,为你好、栽培你,帮助你尽快成长,否则你怎么知道哪儿错了呢?也有人说:即便是犯了错误,也没有必要用这种严厉的形式来教育,尤其是当众训斥,这样会伤到小医生的自尊,对他们的成长反倒更不利。
小医生挨骂后,工作更加投入
@协和张羽 在《只有医生知道!》中有一个情节:张羽初次值产房夜班,将一个先兆临产也就是假临产的孕妇收住院了。第二天查房,许教授先让张羽当着大伙的面背一遍什么是临产、什么是假临产和鉴别诊断,她对答如流。尽管如此,许教授还是当着众人的面把张羽狠狠批评了一顿,年轻的张羽流下了眼泪:“道理都懂,就是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泡出来,整天累得要死,还当众挨骂的感觉很糟糕,我都觉得没有勇气走下去了。 ”
但后来张羽也坦白:挨了这顿收拾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发自内心地害怕许教授,见了她就像老鼠见了猫,能掉头就掉头,能靠墙就靠墙, 能溜边儿就溜边儿。 直接的后果是,工作中我丝毫不敢懈怠,病人的事永远比天大,必须做好,我会千万分地小心,但求不要撞到同一个枪口上。
这种害怕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敬畏,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像一把小鞭子时不时抽打一下我年轻混沌的心灵。有时候,我甚至分不清自己全情投入和认真仔细是为了病人得救,还是为了自己少挨骂。总之,白大褂一穿,我就醍醐灌顶。
小医生应怎样处理上级的批评?
1、纠正想法提高认识
在工作中,上级对下属有着监督、控制及指导等权利。当小医生出现错误行为时,领导有责任对其进行批评指正,这是毋庸质疑的。如果任其而为,那就是失职,甚至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一旦以后出现更严重的错误,他就会因此受到更上一级领导的批评甚至是惩处。所以说,领导是在履行职责,是对事不对人。作为下属应当具有这种起码的组织观念,被批评时不应该有领导故意找自己的碴,跟自己过不去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但对改正错误无益,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与上级的正常工作关系。
2、进行换位思考
当上级批评自己时,如果感到难以接受,这时,可以换个位置,设身处地地从上级的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我是上级,我会怎么做?如果我是上级,会怎样对待这种犯错误的小医生?这样一来,往往就会心平气和了,就会正视自己的错误了。只局限于从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常常会感情用事,陷于狭隘、偏执、片面的泥潭难以自拔。事实上,对于许多问题的思考,适时转换思维角度,会进入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的境界。
3、不要计较批评方式
批评确实是一件不容易掌握的事情,不要说在工作中,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既要让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又要做到不伤其自尊,不破坏气氛,让对方欣然接受,还要因此增进双方的信任感,不能破坏彼此的感情,要同时做到这一切往往很难。
由于每个领导的工作方法、修养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批评方式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风细雨式的批评好接受,而疾风骤雨式的批评就让人难以接受。然而,作为下级小医生,不可能去左右上级的态度和做法。应当知道,只要上级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工作,为了以防你再犯类似错误,为了避免不良影响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为了帮助你,哪怕是态度生硬些,言辞过激一些,方式欠妥一些,作为下级也要适当给予谅解和体谅的。
4、不要推卸责任
有了错误,给工作或患者造成了不良后果,就应该先从自身角度找原因,客观的考虑问题的来龙去脉,而不是极力推委,立刻找借口推卸责任是最为愚蠢的做法。不管客观情况怎样,你毕竟是当事人,也许对你的批评有些过头,让你承担的责任有些过重,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情况的进一步明了,是非曲直终会澄清的。一开始就急于为自己辩白、解脱、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给人以避重就轻、逃避责任的印象。
恰当的做法是:接受批评,并着手解决造成的不良后果。之后,当上一级进一步调查原因时,认真配合,逐步搞清真相。这样,你该承担什么责任,他人该承担什么责任,什么是客观不可避免因素,终会有个公正的结论。要知道,任何问题的处理都要有个过程,应当学会耐心等待,否则,往往是欲速不达。
5、知错就改
当事情的原由弄清以后,我们就应该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及时改正,这样的医生会很快的得到领导的谅解、尊重及同事的赞许。一般情况下,当人们看到犯了错误的人痛心疾首、懊悔自责的态度,并且竭力去改正时,大都会因此产生恻隐之心,减轻对其错误的谴责和反感心理,同时还会给予热情的关注和由衷的帮助。这样一来,也许会成为你人生转折的一个契机。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