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飞刀,并不鲜见,无奈近年来纠纷频发,引发深思。比如,内蒙古这例案件:赤峰一女子在接受“假专家”手术后死亡,家属将医院及专家告上法庭。
患者入住县医院 接受北京专家手术后死亡
2019年10月30日,52岁的娄女士因眩晕、手麻到赤峰市北部某县医院就诊,后被诊断患有脑梗死等病症,并于11月初在该院办理了住院手续。
娄女士的儿媳小李表示,主治医师告诉他们,婆婆的病需要做血管支架手术,可花6000元请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专家吕某主刀手术。患者一家欣然同意。
娄女士之子说:“我本来想拿着影像检查结果到别的医院看看,但片子一直在副院长王某林手中,我要了七、八次,他都不给我。后面他给我母亲做工作,说这个手术在该县医院很成熟,做完两三天就可以回家,我们给你请的是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专家,跟县医院合作多年。北京某三甲医院是心脑血管病方面的权威,如果他当初不说是这家医院的专家,就算是美国来的,我都不一定请他。”
小李展示出两份带有公章的复印材料,一份是邀请函,一份则是院外专家申请书。
材料内容显示,县医院曾在2019年11月7日向北京某三甲医院发函,特邀主任医师吕某到涉事医院进行会诊,为娄女士治疗、手术。
娄女士的家人为此支付了6000元会诊费。手术后,娄女士的情况不但没有好转,还陷入了昏迷。
手术并不顺利。小李称,“吕某在装支架时把血管捅破了,脑出血没止住,但他仍继续装,一共装了2个。”
小李回忆称,婆婆刚从手术室出来没多久就昏了过去,期间一直在喊头疼,还伴随着呕吐。而且,婆婆昏迷后,他们就再没找到所谓的专家。
同年11月9日,娄女士手术后一直昏迷,医生通过CT发现其有脑出血的状况,并再次为其进行开颅手术,但其仍未清醒。14天后,娄女士被宣告死亡。
患者家属质疑专家资质 将县医院告上法庭
娄女士的家属认为,娄女士的死亡系手术失误导致。他们发现,吕主任并非北京专家,而是河北石家庄市某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他们向北京某三甲医院求证得到证实,河北的吕主任并非他们医院的专家,只是被他们医院聘用搞科研、做课题。但做课题并不等于能做手术,他们医院也从未接到该县医院的会诊邀请。此外,因吕某未能达到考核目标,早在2018年1月,北京某三甲医院就已与其解除劳动协议。
娄女士的家人觉得,吕某冒充专家做手术的行为,不但欺骗了消费者,对手术效果也有影响,于是对县医院及吕某提起诉讼,要求医院赔偿237万余元。此案已于近日开庭审结,尚未宣判。
司法鉴定结果显示,在前期诊疗过程中,县医院的程序及诊疗符合规范,但没有吕某书写的会诊记录。涉事医院在术后未能及时对患者进行复查,开颅手术存在延迟,医院及吕某在相关诊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
对此,鉴定机构给出意见:娄女士的死亡与院方及吕某的医疗过错有因果关系。
同时,鉴定书中还提到,有关于吕某是否为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专家,以及手术延迟的具体原因等问题,都需要等待法院的进一步审理明确。
虽然法院最终判决结果还未落槌,但林西县卫健委已于今年9月29日先行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
1、吊销吕主任的医师执业证;
2、对该县医院医务科科长罚款1万;
3、对该县医院主治医师罚款3万,并警告。
事实上,这并不是吕某在该县医院做的第一例手术。地方卫健委一份处罚决定书显示,副院长王某林共13次邀请吕某以北京某三甲医院专家的名义,于2019年3月29日至11月8日在该县医院神经外科为12位住院患者开展过手术,并经手11位患者专家费用96000元。
游走在监督之外的医生飞刀,普遍存在,乱象横生,管理严重滞后。
很多偏远小医院无法进行一些大手术,患者也无法长途跋涉到大城市的医院就诊,于是,一些小医院会邀请大城市医院的专家来飞刀手术。这本是件好事,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治疗疾病,还可以解决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可是谁能想到,邀请的专家可能是假冒的,假的工作单位,假的邀请函!这只是暴露出的冰山一角,不可能是孤例。
一种不受监管的事情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各种乱像就会显现。医生、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该行动起来了。文明社会,靠规则、秩序和法律,才能走得更远。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河北医生假冒北京专家飞刀手术,被吊销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