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我国不少地区仍有确诊病例的出现。从1月9日天津宣布首次确诊本土“奥密克戎”感染者后,10天之内,“奥密克戎”已迅速传播至6省9地。其中,北京、深圳、珠海因“快递物品导致感染”引发的本土疫情,再次引起大众对新冠病毒“物传人”的担忧。
从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到快递包裹表面样本呈核酸阳性,再到国际邮件内外表面样本均呈核酸阳性,一次次的疫情进展都在发出警示,除了病毒“人传人”,“物传人”并非不可能。对此,专家怎么解释?市民如若接受国际邮件,该如何消杀处理?
多地确诊病例均接触国际邮件 不排除“物传人”可能性
1月15日,北京出现了近期第一例本土确诊病例。该病例于数天前曾收发过国际邮件。经调查,1月7日,该国际邮件自加拿大发出,途经美国及中国香港到达北京。1月11日,确诊病例收到邮件。
病例自述:在此期间,她仅接触了邮件包装外表面和文件纸张首页,未接触包装内表面和其他纸张。北京疾控部门采集了该国际邮件环境标本22件,其中包装外表面2件、内表面2件以及文件内纸张标本8件,经核酸检测均为阳性。
1月17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结合病例流行病学史、可疑物品样本检测结果以及病例标本的基因测序结果,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1月18日,北京市顺义区疾控中心通报,在上述阳性国际邮件的同批次货物中,又检测到了一份文件呈核酸阳性。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存在境外物品导致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
另外,广东深圳也通报,本轮疫情中首例感染奥密克戎的病例从事境外冷冻试剂收发货工作,1月12日接触和分拆了来自北美的快递。且该病例的病毒基因组与全球数据库中北美地区上传较多序列的基因组100%同源。
深圳市卫健委表示,不排除本起疫情,是由暴露于境外输入的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引起感染的可能性。
广东珠海也通报,根据目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专家研判,当地本轮疫情不排除由暴露于污染入境物品所致。
“物传人”风险有多大?专家解释…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表示,目前国际上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态势仍在持续,进入国内的邮件和货物,存在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可能性。一些病毒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会逐渐死掉,但在特定条件下,有些病毒不会死亡,货品就会具有传染性。此次快递行业相关人员没有最先发病,说明对邮件表面的防护和消毒效果是好的,但对包装里面的货品出现传播风险要引起高度重视。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赵卫表示,“物传人”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物品受病毒污染较重、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较长、人员接触污染物品时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相比“人传人”,“物传人”的病毒量不同,容易出现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病例,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可能引发新的疫情。
如此看来,虽然不能确定“物传人”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但因其传播特点可能造成隐匿性疫情,同样需要受到重视。
收发快递 个人如何防护?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该如何安全接收快递?1月17日,国家卫健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北京市最新疫情发布会都发布了相关方法。
@取件人:如果是在家接收快递,在与快递员接触前,应佩戴好口罩和手套。处理完包裹后要及时摘下手套,并用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剂。出门取快递时,如有条件,可以请快递员将物品存放在快递柜。出门前佩戴好口罩和手套,避免人员聚集。处理完包裹后,要及时摘下手套,并用流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拆件时尽量在户外进行,外包装不要拿回家中,要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如需拿回家中,可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对内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毒。
@快递员:处理和运送快递包裹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和手套,注意保护包裹的清洁,尤其要避免包裹在处理和运输过程中被人员呼吸道分泌物污染表面。
同时提醒快递从业人员,尽量采用非接触方式如使用智能快件箱(信包箱)完成邮件快件收发;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手套;乘坐厢式电梯时需戴口罩并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张流波也指出,取快递最好选择无接触方式,或尽量佩戴好口罩和手套。拆除外包装后,及时摘下手套并清洁双手,做好手卫生。
当前,奥密克戎来势汹汹,已在全球多国多地蔓延,虽然“物传人”并非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但其风险并未消除,外防输入的压力陡然增加。提醒大家,国外疫情高发期间,应尽量减少购买境外商品。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新冠病毒“物传人”风险有多大?如何防范?专家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