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医学界“大师”?
2014-11-05
349

在这个“男神”、“女神”满天飞的浮躁年代,医学界的“大师”也层出不穷。张悟本、李一、王林这样的人被视为大师,就连多次入狱的胡万林也有不少追随者。身怀“神功”的“中医养生大师”层出不穷,一方面误导了不少民众,一方面让真正的中医大师处于边缘化,难以出头。那么,真正的“大师”是什么样的?

中国新增30名“国医大师”

10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举办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授予干祖望等29人“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追授巴黑·玉素甫同志“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2008年首届国医大师评选,在行业内外以及国际上都产生重大影响。它坚定了中医药行业人员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信心和决心,营造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中医药工作的良好氛围,使中医药行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与首届相比,本届当选的国医大师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地域分布更加广泛,覆盖22个省(区、市),增加了8个省份。平均年龄有所下降,首届国医大师平均年龄为85岁,本届平均年龄80岁,江苏干祖望教授年龄最大102岁,西藏占堆教授最年轻68岁。当选者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保证临床、科研、教学和传承等工作的开展。从事专业更为广泛合理,不仅有内科、外科、针灸等专业,还增加中药专家和维医专家。四川的刘敏如教授成为第一位女国医大师。

百姓能看上好中医的关键,是要保证有足够多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中医药人才提供服务。师承教育,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国医大师既是师承教育的受益者,更是传递者。从国家层面来讲,应更好地发挥国医大师在科研领域的经验和智慧。国医大师的评选,就是要将他们的学术思想更好地传承下来。

国家两次评选的60名国医大师,担任过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09批次,培养了国家级继承人200多人。朱良春等10位国医大师年届耄耋之年,目前还担任第五批全国师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共为2875名老中医药专家配备了4716名继承人。我们组织实施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形成了上级带下级、逐级带教的师承教育格局,有效挖掘了许多濒临失传的中医药学术经验和方法,传承发展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大师的分量

家传和师承,是正规学校教育出现之前中医人才和学术的主要传承方式,即使在完备的学校教育出现之后,这一形式仍然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重要手段。大师们成长的道路告诉人们,在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无数人梯的支撑。

临床是中医最具要害的学问,非坚持长期临床和围绕临床从事教学、研究,就很难成就真正的中医药人才。正如清代江涵暾在《笔花医镜》中所说:“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难以穷其变而尽其精。”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 清代医家赵濂《医门补要》中的话,既是对大师们履行过的人生高境界的概括,也是大师们对后学的要求和期待。聪颖与睿智的融合,造就了大师们的高超医术;刻苦与心血的结晶,铸成了大师们的高尚人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任医师禤国维教授曾说,人的一生是有很多梦想的,但生命是有限的,并不一定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应该珍惜每一个机遇、每一份工作。“现在还能上班是幸福的,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还会继续工作。”这样一位纯粹、有信仰的人,才算得上是“大师”。

顾土先生在《大师的分量》中写道:“大师的分量在于学养,在于创建,在于品质,在于风范,也在于操守;不是口才,不是马齿徒增,当然也不是出镜率或是观众的眼球票数。”有多少大师连专家都算不上?有多少人的行当与他们实际研究的领域不对路?这些乱封的“大师”头衔只是炒作,是不明所以的人妄加的,他们只不过是浮躁的时代泛起的又一堆泡沫而已。能传承的,只有真正的学识与精神。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