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医生接诊量引争议
2014-11-21
374

到大医院看病,排上半天队,问诊过程却只有匆匆几分钟——这种情况被百姓广为诟病。依据门诊医师的类别和特点安排每天的接诊量,以保障患者的就诊时间,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创新点之一。这也成为争议最大的条款之一。医生的压力或许是减轻了,但市民担心此后挂号会更难。

医生太累

有患者形象地将“看病难”总结为“三长一短”:挂号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候时间长、取药排队时间长,而医生问诊的时间超短。

“医院每天人满为患,怎能不‘三长一短’?”北大深圳医院医务科科长曾晖说,医院当初的设计日门诊接待量为4000人次,可是现在每天实际接诊量却为设计的两三倍之多。一个医生一天看100多名病人是常有的事,“很多医生回家累得都不想说话了。”

市中医院副院长李惠林也有同样的烦恼:“为了尽可能将排队的病人看完,我们的医生常常午饭晚饭都顾不上吃,限定医生接诊量,不仅有利于保障病人的就医时间,也有利于保障医生的休息时间,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百姓担心不无道理

有记者随机采访10位市民,就有8位对此表示反对。

某市民说:“每次看病的时候,看到医生那么快地看完一个病人,感觉就像是打发病人。医生限量接诊的话,的确看病时间得到保证。可是,现在各大医院人满为患,能看上病太不容易了。今后如果生病了到医院还因为医生接诊量满挂不上号,白跑一趟,岂不是更郁闷?”

一位市医师协会的代表也认为限定医生的接诊量很难操作。“有的医生很厉害,一天的确可以看100位病人,有一些却最多只能看50个,这个接诊量如何限定?多了医生承受不了,少了浪费医疗资源。”

有市民认为,应该对专家限量接诊,否则医疗质量得不到保证,还浪费钱。但是,对于普遍的“挂号”就不应该限,否则市民看病的基本需求得不到保证。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是关键

现状是大医院不堪重负,小医院和社康中心却门可罗雀。要限定医生接诊量,首先就得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减轻大医院的负担。

分级诊疗带来的一大改变是,过去去哪看病就医患者自行选择,如果患感冒,即便在社区里能治疗,也可以选择去上一级医院。但通过分级诊疗则可以避免医疗资源的盲目浪费,根据症状和发展阶段,引导病人到相应的医院就诊。

在推行分级诊疗时,医联体之间应充分调动资源,让中心医院与社区医院形成资源互补,真正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现在亟待解决的瓶颈是,越在基层其拥有的医疗资源越稀少,去社区医院就医找不到好医生。因此必须先强化基层医疗的基础设施,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让其担起应有的医疗责任。同时,政府应该改变从前放任无序竞争的作法,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专家医生到基层去。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