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反腐旋风来袭 人心惶惶
2014-12-04
300

近来,我国发起坚决的运动打击医疗行业的腐败行为。继海南省医疗卫生系统43名干部先后因贪腐被查处后,四川省和云南省再曝医疗反腐大地震。四川卫计系统腐败频发,包括原成都卫生局局长等4位官员落马,同时还有多家医院院长被纪委调查。云南曝出号称医疗史上最大的贪腐案。反腐风暴愈演愈烈!

四川省反腐大地震

四川省纪委12月1日通报,该省卫计委科教处处长苏林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这是自十八大以来,四川省继成都市卫生局原局长周光荣、四川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调研员罗志君、四川省卫生厅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处处长焦云智后,又一位卫生系统官员落马。

据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至2014年10月,四川省检方已查办涉嫌职务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干部294名。而据四川省纪委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以来,该省查办的党政机关案件中卫生部门查处案件数量仅次于教育部门,居第二位。

此外,绵阳市人民医院、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资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医院的“一把手”也先后被纪委调查。

“这些官员多在药品、器材采购,基建方面大权在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成都某公立医院管理人员透露,今年初四川省卫计委便设了药企商业贿赂“黑名单”,“如果不在采购制度和标准上加力监管,卫生领域的腐败利益链仍难以割断”。

中央第九巡视组组长杜德印向四川反馈巡视情况时曾明确指出,四川省“靠山吃山”现象突出,在一段时间内,一些领导干部插手国有企业转制、矿产水电土地资源出让、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教育、卫生、政法、交通、国土资源等部门腐败案件高发频发。

云南:医疗史上最大贪腐案

有医疗界知情人士爆料,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爆发大陆有史以来医疗腐败最大窝案,数十名科主任可能涉案,包括院长王天朝在内的数人被纪委调查、双规。

王天朝,男,汉族,1957年9月生,在职博士,中共党员,1975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省第一人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省卫生人员培训中心主任,龙云医药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省卫生厅科教处处长、办公室主任,省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昆明理工大学昆华医学院院长等职。时任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正坐等升迁的王天朝,在本月迎来自己仕途终结的“噩耗”。

2014年9月11日9时15分,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天朝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3分钟后,云南省纪委、监察厅官方网站也发布了这一消息。

这是一名曾留学美国的在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任上,已整整10年。

颇具戏剧性的是,8月,王天朝还曾被官方拟任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如果不是中纪委官方网站的这则短消息,昆华医院的医生们一度以为院长将平步青云,调离昆华,从副厅级升至正厅级官员。一名细心的医院职工说,8月初,医院的公示栏曾贴出王天朝的任前公示,但公示期结束后,却迟迟不见王天朝调离。

不过对于老院长的落马,一名受访医生表示“既不吃惊也不意外”。这名见证了王天朝“掌舵”昆华10年的医生认为,王天朝主政昆华医院10年之久,但昆华医院在这10年间发展缓慢、滞后,尤其与同级别的云大医院相比,差距越拉越大。此外,在一些事关职工福祉的方面,也多次感到“领导很少站在职工角度为职工考虑。”

关于王天朝的涉案内容,目前在云南省医疗圈传言颇多,主要还是经济问题:一买官卖官,据传一个科主任的价码为30~40万左右;二大型设备采购、基建及药房等方面的腐败。据传医院内部的药店王天朝为主要受益人。

据了解,王天朝有着较强的市场经营意识,组建了昆华医疗集团,与多家国有企业、机构联合办医,成立多家医院。

公开资料显示, 王担任院长期间,省第一人民医院还引进社会资本共同创建了世纪金源医院,该院的定位为三级甲等股份制民营医院。而在新建医院方面王亦被质疑涉案金额不小。

更严重的是,王天朝的落马还牵出了该院腐败窝案。

据爆,11月21日,云南省纪委专案组进驻医院,该院部分科主任、副院长及院内药房相关人员被调查。

另据透露,由于涉案人员太多,纪委人手有限,还临时借调了部分检察院人手。

“现在医院内部小医生私下议论得很热烈,但很多大主任都睡不着觉,人心惶惶,理论上都有可能会被纪委调查。”

耐人寻味的仕途“中转站”

梳理国内案例可以发现,组织部门在处理“带病”官员的惯常手法:如若发现某一手握重权、主政一方的地方主官存在重大的违法违纪问题且需要对其展开调查时,组织部门通常会将其从重要的地方“一把手”的位置上调离,平级调动至省直一个不太显眼的机构,然后,再“下手”对其展开调查。

与之相似、又不尽相同的另一种现象是,这两年,一些从地方“一把手”调任至人大、政协系统担任领导的官员,也成为落马的高频岗位。如何分辨这两者的差别呢?

最重要的区分指标就是,观察被调任官员的年龄。通常而言,被调往人大、政协系统担任领导的官员,多是因为年龄“到线”的原因;而被调往相对“冷门”某一部门任副手的官员,如果是年富力强的人,则是极明确的信号。

一旦符合后一特征,极有可能是官员“带病”、且有可能遭组织或纪委部门调查的征兆。

那么,组织部门为何不就地查处贪腐官员,而是要将其调往他处一个闲职后再加以查处呢?

据组织、纪委系统的资深人士透露,这主要是基于查办案件、减少震荡等多重考虑。

一是,这类官员多主政一方,在其主政地,多有异常复杂、盘根错节的利益和人际关系,官员之间相互包庇、订立“攻守同盟”以及通风报信的概率较大。为了减少调查的阻力,减轻举报人和证人的压力和顾虑,把“问题官员”先调虎离山,不失为一条更可行的捷径。

其次,将可能或者涉嫌存在问题的干部调离,是正常的组织人事决定,通常不易引起相关官员的狐疑、抵抗。在经过组织初步调查了解后,如果发现被举报官员问题并不严重,那么,这种异地调动,对干部构不成打击,也能减少其压力;如果其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而仅仅是违纪,那么,对这样的干部也算进行了“敲打”和预防、提醒。

因此,这样的安排“可进可退”,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一些无辜的干部不被冤枉,也有利于坚决查处贪腐干部。

耐人寻味的仕途“中转站”,成为宦海生涯的“终点站”。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