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挂号、自助排队、查询检查、检验报告……随着各大医院试水“微医疗”以来,“微医疗”正在为患者就医带来更多的非常体验。然而,“微医疗”的潜力究竟能发挥多少?专家表示,“微医疗”,是一座深井矿,要挖掘它的最大价值,还得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看病更难
微信看病的确方便,但是,对于老年人群体而言,却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据调查显示,微信用户的主要人群集中在20~35岁之间的年轻人,相比而言,老年人、现代化程度低的人则对微信的粘度较低。“微医疗”在今后的发展中是否会考虑老年人群体对于其发展非常重要。
其实,对于“微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抢占老年人的医疗服务资源。“院方和开发者应从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应用的宏观角度考虑,充分保障老年人公平享有医疗资源的权利。”南大二附院门诊部主任徐红说。
为此,当前各医院做了一系列补救措施,例如,在设计预约挂号号序之前就考虑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相应地会在医院的传统挂号窗口保留一些靠前和中间段的号源。除了像手机、网络、微信这类更倾向于年轻人的预约方式,老年人还可以通过自助机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和医生预约等多形式来预约挂号。此外,也有一些机构在微医疗平台上做着“向中老年人就诊群体靠拢”的努力,如简化操作手续、开通语音识别,语音搜索挂号科室等功能。
但是,广大老年人及那些对手机科技不甚了解,这些能否保证医疗资源相对平衡,是否会因“微医疗”的快速发展而挂不上号、看不了病?这些问题还需院方及相关部门妥善处理。
非法信息与安全隐患
目前互联网的监管还不够完善,微医疗容易被一些不法商人或者机构利用,散播虚假医疗信息。例如,利用微信、微博违法传播医疗美容广告,打着类似随到随做、价格便宜的旗号招揽顾客,开展无证医疗美容的案件。此外,即使是被认证的正规账号,也有可能被违法分子利用。
除此之外,互联网存在信息财产安全隐患,患者的隐私如何保障是大家比较担心的问题。在目前的微医疗下,患者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检验结果等个人信息都是可以通过微信查询到。所以,对医院来说,患者个人信息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微医疗”,出发点毫无疑问是便民的。微信对于医院来说是搭建了一个服务平台,在平台上可以衍生出非常多的服务。但“微医疗”需要改良的地方还有很多,也有更多功能尚待挖掘,如微信诊疗、病人随访、危急值提醒、轮值通知、护士排班等,未来的这些发展,也需要线上线下的极力配合。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