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过于集中,大医院一直处于“临战状态”,老百姓看病难问题始终没得到解决。曾有一条这样的新闻:江西省某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不走后门连走廊都睡不上。大医院何时不再“人满为患”?
大医院人满为患,卫生院门可罗雀,这是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真实写照。由此折射出的体制弊端,还需要继续深化社会医疗卫生改革来彻底根治。习近平总书记日前提出要切实解决大医院的人满为患问题,一针见血地点到了问题的关键,同时为正在推进的的医改指明了思路。
大医院人满为患危害大
近几年,我国医疗需求呈井喷式爆发,各大医院门急诊人次屡创新高。“看故宫,登长城,上协和”,甚至成为很多人的梦想。为此,城市大医院始终处于“战时状态”,医务人员长期加班加点,疲劳作战,几乎没有喘息之机,更谈不上休假,因劳累而猝死的悲剧频频发生。不少专家出一天门诊,竟然要看近百个病人,不敢喝水,不能吃饭,不上厕所,依然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有人称,大医院医生只要像正常人一样,上班“朝九晚五”,一周休息两天,整个医疗体系就会崩溃。这虽是戏言,却也反映了大医院超负荷运转的现状。
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本质是城乡失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资源,应该建立在平等、均衡的基础上,但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存在着严重的失衡。在这种失衡的里面,政府行政之手和制度安排的失衡应该予以重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在医疗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因逐步向乡镇、社区这样的基层倾斜,保证群众们在日常生活圈范围即能找到治疗普通疾病的基层卫生院,从而缓解“人满为患”。
“人满为患”加剧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难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在医疗卫生领域,最为突出的就是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而这两方面的问题在大医院更为突出,不少去过大医院的人都感慨道,“进了大医院,钱就不是钱了,只能任凭宰割了,各种各样的收费名目与标准让你眼花缭乱。而且也不能太多质疑,因为能住进来也不是件容易事,好多时候还要排队。”很多为了检查而检查的不必要项目,在增加群众看病成本的同时,实际上也浪费了医疗资源。
过度集中的医疗资源容易滋生腐败。大医院过度集中的资源背后有着很多的行政因素,从而给腐败和不正之风以更多空间。在现有体制下,医院也是有行政级别的,那么大医院的行政级别也就比较高。由于行政方面的配置优势,从而聚集了更多优质资源,使得大医院成为“精英”,这种有限的“精英”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利益诱惑,巨大的收入、海量的药品和器械、稀少的优质医疗和太多的基建等等,都是种种腐败的机会。
如何解决全科医生人才短缺问题?
既然大医院如此拥挤不堪,老百姓看病为啥不首选基层?这正是我国医疗体制的“软肋”。由于基层全科医生严重不足,居民健康“守门人”基本处于“失守”状态,导致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难以建立。很多居民不信任基层医生,害怕误诊漏诊,所以“有病乱投医”,盲目涌向大医院。这种无序流动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不便,也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而在多数发达国家,每个居民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生病之后,首先给“家庭医生”打电话,“家庭医生”根据病情轻重决定到诊所还是去医院。这些“家庭医生”都是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深得社区居民信任。全科医生成为国家医疗体系的“塔基”。例如,英国90%的门急诊由全科医生首诊,其中90%的病例没有转诊,由全科医生完成治疗。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居民是在家门口诊所看病的,少数危急重症患者才上大医院。
当前,我国医改的“瓶颈”不是缺钱,而是缺人,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在欧美发达国家,全科医生一般占医师总数的50%左右,而我国全科医生仅占医师总数的5%,患者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按照医改目标,到2020年我国要初步建立起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也就是说,至少需要30~40万名全科医生。但是,2013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为279.5万人,其中全科医师14.6万人,平均每万名居民仅有1名全科医师。人才缺口,何其大也!
现实情况是,不仅招考遇冷,基层还留不住人,全科医生流失严重。个中原因,并不复杂:“收入低”、“不受尊重”、“缺乏晋升机会”是主因。
求职者的两个基本需求,一个是保障,一个是尊严。要想招来人才,留住人才,也需要从这两点入手。我国计划在2020年初步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在全科医生招考频频遇冷的情况下,相关部门该进行自我反省,探究一下求职者的核心诉求。除了建立新激励机制、保障全科医生合理收入外,还需畅通该职业在培训、晋升方面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让全科医生能在基层待得住、留得稳。
也许,当每一个中国人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时,大医院才能告别“战时状态”,看病难、看病贵才会成为历史名词。怎样让医学毕业生们放下包袱,让他们有收入、有保障、有尊严、有机会,这些都在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和决心。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