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并非治疗某种疾病,而是让人类保持健康。医生给病人治病时,治疗的也并非是某个器官,而是一个人。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讲求整体的效果,讲求人性化,针对具体的病人,也应该有个体化的方案,切忌一刀切。
印度湿婆大佛的教旨或祈命是:创造、破坏和修复。行医的使命与此是一致的。破坏与去除是为了让生命重生,如果达不到之一目的,则破坏就无意义科研。破坏与去除虽不易,修复与重建更困难。
医学需要注重人性化具体而言就是保护生理功能、保护器官功能、保护生育功能,保护精神心理健康,这就是保护生命、保护生命质量!这其中涉及诊治原则,更涉及伦理观念、价值观念、家庭与社会观念甚至美学观念。
这些原则和理念在妇产科学表现的更加突出和重要。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说过一句话:“只要草原上还有女人和孩子,草原就有希望。”不是儿女情长的凄楚和悲怆,而是英雄的人性和普世的呐喊。
患有浸润性子宫颈癌的患者通常要做根治性子宫切除。但是,早在上世纪中叶,美国妇科手术大师维克多·邦尼就指出:“为了半打纯属良性的肿瘤而切除年轻妇女的子宫,不啻于一次外科手术的彻底失败。”
1987年,法国医生达杰创建了只做根治性宫颈切除而保全子宫的手术。至今,此手术在全世界已达数千例,60%术后可成功妊娠。达杰说得好:“外科医生的职责并不是创造吉尼斯纪录,而是让我们的患者信任自己,并为患者提供适合他们的治疗手段。”
如今,一些其他手术如保留神经的手术、阴道延长的手术、生殖器官缺陷或异常的矫治手术、激素补充疗法以及卵巢的保护等,都体现了人性化,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和对女性尊严的保护。这些在具体实施中,可能会存在争议或者误解。需要在具体患者中进行辩证。因此,行医应个体化,不可“一刀切”,也不可“一刀不切”。比照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曾经有两位子宫肌瘤患者。他们同住一室,一位是33岁的内科医生,一位是66岁的剧作家。但是,她们的情况不同,一个可以保留子宫,,一个不但需要切子宫同时还需要切卵巢。这位内科医生不解,为什么要区别对待?道理应该很简单,即便是医生自己换上患了病时也会糊涂了。糊涂的时候,还是要听大夫的。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