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他们以救助患者为己任,为患者拂去伤痛,带来健康和欢乐。可是在目前国内的医疗大环境下,医生在坚守自己的梦想,完成神圣使命的同时,却要面对种种困惑:薪酬太低、不被尊重、超负荷工作、紧张的医患关系。轰轰烈烈推进的医改需要看到这些问题,需要改善医生的处境。
不合理的薪酬制度
每当国外发布医生薪酬报告的时候,国内的医生总会觉得心酸。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医生工资的总体水平较低。据了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生平均工资一般是社会平均工资的4~7倍,而目前国内公立医院医生的平均薪酬只有社会平均工资的两倍。
再看医生薪酬的结构,能体现医生价值的服务费少的可怜,而挂钩创收的奖金比例却过高,这种结构设计不能真正调动医生的工作积极性,饱受民众诟病,也让医患关系渐行渐远。
最近,国家对医生薪酬制度的问题也逐渐重视起来,并提出严禁公立医院的考评与医生所开处方和检查相挂钩,建立适应医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就在2015年全国卫生工作重点任务部署中,也提到“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医生职业荣誉感稀缺
古今中外,赞美医生的词汇数不胜数,比如“白衣天使”、“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在国外,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很受人们的敬佩,很多国家更是把尊重转化为行动,如澳洲医生申请银行贷款,利息可享特殊折扣。
反观中国,这种尊重意识正在趋淡。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降低,与此同时,是医生的职业荣誉感下滑。江阴市华西医院副主任医师周祖德曾袒言,医生的职业满足感来自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来自抢救病人成功后的幸福和喜悦,与挣钱多少关系不大。问题在于,这种尊重正变得稀有。近日,广州中山大学的一份关于医务人员生存状态的调研报告显示,广东近八成医务工作者认为社会不尊重医务职业,其中有50.8%的医务工作者感到社会非常不尊重其职业。
医患关系紧张
医生的职业风险较大这是普遍存在的现实,但是近年来,医务人员遭到谩骂和威胁的现象和暴力伤医的事件似乎有上升的趋势。据统计显示:从2008年至2012年发生暴力伤医事件的医院,从47.7%上升到63.7%。
一方面是民众对医疗需求的增加,一方面是看病难、看病贵,这让他们将更多的不满转移到医生身上。伤医事件轮番上演,“医闹”也是屡禁不绝。
为了防范暴力伤医,2013年,国家发布《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医院加强安保措施,明确提出医院保安员数量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3‰的标准配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明确表示,任何伤害医护人员的违法行为都要依法严肃处理。
超负荷工作
越来越多的医生抱怨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交流,这在我国尤为明显。由于未建立起分级诊疗,患者看病都愿意扎堆大医院,让医生的工作负担加重。据统计,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78亿人次,同比增长6.6%。2013年的北京市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分别较上年增长10.9%和8.3%,明显高于医生数量增长率4.9%,也高于护士数量增长率6.3%和床位数增长率3.9%。
除了繁重的临床工作,医生还要承担教学和科研。超过3/4的医务人员觉得工作负荷重。因为工作压力大,连轴转,带病工作甚至是倒在手术室的医生并不鲜见。工作压力大,身体疲惫也会容易导致医疗事故,这对于医生和患者而言都不是好事。
经常不被理解
病人经常抱怨看病难、看病贵,但是医生有无数的苦恼和困扰也不能发泄出来。医生的酸甜苦辣跨不出医疗圈,这是一种怪象。
医生也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可是,医生们的抱怨常常会失去舆论支持。最典型的事例是,偶有医生上网吐槽,紧随而至的网友跟帖不仅鲜有共鸣,反而附上一片指责。而且,医生和医院方面的舆论通道常常是闭塞的,每当发生医疗事件的时候,我们总是更易获得患者的声音,而很难听到医生的声音,正常的发声渠道受阻,是导致不被理解的一个原因。
医生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践行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同时,医生也在期待改变,改变自己的困惑和处境。希望医改可以为医生解决这些问题。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